記者素質
說起“記者的朋友”這個話題,讓我想起了前幾天和同事聊天提及,并非所有的記者都外向和善于交際,這讓對方感到有點不可思議。實際上,我就是個比較好的案例。我的性格偏內向,且有輕微社交恐懼癥,可以說,記者這個職業(yè),給了我主動去與人打交道的動機,強迫去社交的勇氣。去認識更多的人,是職業(yè)對于個體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結交了不少朋友。個人比較排...
媒體管理者還是應該鼓勵不同專業(yè)背景的記者在特定領域形成具有專業(yè)品質的競爭能力,而將全媒體報道的功能交付給不同專業(yè)特長的記者所組成的團隊去實現(xiàn)。每年的全國兩會,都是各類媒體的競技場,同時也是各類新傳播技術手段的炫技場??傆幸恍┳屓祟^暈目眩的所謂全媒體裝備,集手機、相機、云平臺之類的信息采集手段于一身,讓人“不明覺厲”。同時,從新媒體概念...
后真相時代,調研傳統(tǒng)回歸才能重塑新聞品格和新聞力量!“自媒體時代,也是謠言、傳言動不動滿天飛的時代,只有調研傳統(tǒng)回歸,才能形成和治國理政相適應的新聞品格和新聞力量。”這是新華社副社長、高級記者張宿堂為《極度調查》一書所寫序言中的一句話。2014年,在時任新華社國內部主任張宿堂和新華社國內部部務會的直接領導下,新華社成立了一個以重大調研...
新聞報道是社會風云變幻的“晴雨表”,記者則是挺立時代潮頭的記錄者,是推動新事物不斷發(fā)展的“助推器”。改革開放以來,新生事物不斷涌現(xiàn),而記者在采訪中需要練就一雙敏銳的“新聞眼”,及時發(fā)現(xiàn)總結帶有規(guī)律性的新生事物,這就直接考驗著記者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駕馭能力。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yè)是一項復雜的、巨大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新情況不斷出現(xiàn),新問題層...
進入新聞專業(yè)學習被認為是年輕記者開啟職業(yè)生涯的重要途徑。不僅新聞專業(yè)的大學教授們如此認為,業(yè)內雇主和往屆的畢業(yè)生也都這么說。根據(jù)美國教育統(tǒng)計中心(theNationalCenterforEducationStatistics)的數(shù)據(jù),盡管許多新聞專業(yè)的工作正在消失,新聞專業(yè)及相關專業(yè)背景的應屆畢業(yè)生數(shù)量卻不斷上升。新聞學院為年輕記者提...
陳峰|蓋飯內容工場創(chuàng)始人:社會需要調查記者有機會我還會回去我最早是在《南方都市報》,進報社時就被定位為揭黑記者,報道多偏向于收容領域。寫過一兩篇相關報道后,再有類似選題,報社就傾向讓我做了?!皩O志剛案”是我在南都接到的第一個線索,這篇報道之后的影響力也和我的生活糾纏在了一起,所以到現(xiàn)在,印象都非常深刻。當年,《南方都市報》調了一批人到...
“年輕人,離電話遠一點,面對面去聊”GayTalese作家,《紐約時報》、《時尚先生》記者,文學新聞的引領者1956年,24歲的我進入《紐約時報》工作,一位名叫PeterKihss的老編輯告訴我:“年輕人,離電話遠一點,面對面去聊。不管有多不方便,面對面總是比較好的。遠離電話,和別人面對面,看著對方的眼睛,用第一視角觀察。你必須要在現(xiàn)...
自媒體時代,主流媒體還需要“鎮(zhèn)版報道”嗎?何為“鎮(zhèn)版報道”?簡言之,就是媒體和采編人員精心謀劃、重點經營、稿件分量重、刊登于版面重要位置的報道。對于傳統(tǒng)的報刊紙媒來說,頭版頭條包括其它版面頭條就是最有分量的鎮(zhèn)版報道,代表著當期的報道重點和寫作水平。對于記者來說,爭取上頭條、特別是頭版頭條(包括新媒體版面頭條)也是在所不辭的專業(yè)追求。而...
長江韜奮獎簡介長江韜奮獎是經中央批準常設的全國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最高獎,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組織評選。該獎項為2005年根據(jù)中央關于《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管理辦法》精神由范長江新聞獎和韜奮新聞獎合并而來,每兩年評選一次,至今已評選15屆。每屆評選20名獲獎者(其中長江系列10名,韜奮系列10名)。艾豐第一屆范長江新聞獎獲獎者1938...
做一名好記者應該具備三個素質:第一,社會責任感。記者要有很強的責任感,要覺得這個事就是我的事,這樣你才能有動力去努力工作,然后你才能找到你應該關注的點,寫出對社會有推動作用的報道。我把記者這個行業(yè)歸納為:可以不負責任,但又必須要負責任的行業(yè)。記者報道的很多內容,比如一個行業(yè)、企業(yè)或者地方的發(fā)展,他們搞得好不好,與記者并沒有關系,出了什...
一個記者究竟能走多遠?“橐橐橐……”聽腳步聲我就知道,是亞平來了。瞧,果真是他!離房門還大老遠就傳來他的大嗓門:“慧敏啊,慧敏啊……”同事十載,朝夕相處,只要他從樓道里走過,腳步聲,我立馬能分辨出來——也許是抬腳較高的緣故,亞平的腳步聲又脆又響...
這是最好的年代——科技的發(fā)展讓我們的眼界前所未有的開闊,我們也不再拘泥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開始讓世界聽到屬于我們的聲音;這也是最壞的年代——發(fā)聲者越來越多,傾聽者越來越少。發(fā)出的聲音無論多么婉轉動聽,大概率會被草草埋沒在喧嚷之中。天下熙熙攘攘,卻...
記者業(yè)務素質和工作水平的提高需要永不休止的學習與實踐。記者業(yè)務學習需要合適的教科書和輔導書籍。除了我國新聞學教材外,記者網向您推薦7本書,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參考價值很高,堪稱記者必讀書甚至是記者必備書。希望記者們能夠擁有它并認真閱讀它。第一本記者必備書:《新聞采集、寫作和編輯的基本技能》(第七版)——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國外經典教材系...
記者仍然需要讀書加油,記者工作中需要一些工具書,記者考試需要一些參考書,總之,記者與書是分不開的。為此,記者網推薦以下記者必讀書目和記者參考書、記者工具書(記者教科書除外),希望這些書籍能夠出現(xiàn)在您的書房里或行旅包中——一、記者必讀書目《現(xiàn)代社...
【編者按】記者是個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職業(yè),也是個“痛并快樂著”的職業(yè),他們追求事實真相,記錄社會變遷,也經歷著非同一般的辛苦。艾豐(資料圖)★秘籍一:牢記責任★代表人物:首屆范長江新聞獎獲獎者、人民日報社艾豐艾豐1981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
【按】本文是熊阿姨(劉敏)在新聞實驗室會員計劃線上分享會“從學新聞到做新聞”(2019年3月10日)上的講稿選摘,標題和小標題是我所加,整理人是柏朝陽、黃亦文、毛志成、盧鴻宇、張詠晴、何蓉玲。會員計劃不定期舉辦業(yè)界學界人士的分享,歡迎加入會員計...
/什么?我為什么要相信他們?4.提供了什么證據(jù)?是怎樣檢驗或核實的?5.其他可能性解釋或理解是什么?6.我有必要知道這些信息嗎?這些從新聞行業(yè)總結的辨別真相的原則,雖是對公眾提出,但無疑也適用于新聞評論員。二、對觀點的提煉能力美國一位專欄作家在談及撰寫評論的挑戰(zhàn)時說,這項工作的80%在于確定要評論什么。面對紛繁蕪雜的新聞、現(xiàn)象和問題,...
在新聞行業(yè)中,很少有約定成文的行業(yè)規(guī)范來告訴記者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反而是一些口口相傳的從業(yè)經驗更為有用。近日,知名新聞學研究刊物ColumbiaJournalismReview邀請了一批來自頂尖媒體的從業(yè)人員分享他們在新聞實踐中收獲到的最重要建議。今天,我們把這些前輩的忠告分享給你?!澳贻p人,離電話遠一點,面對面去聊”GayT...
在新聞行業(yè)中,很少有約定成文的行業(yè)規(guī)范來告訴記者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反而是一些口口相傳的從業(yè)經驗更為有用。近日,知名新聞學研究刊物ColumbiaJournalismReview邀請了一批來自頂尖媒體的從業(yè)人員分享他們在新聞實踐中收獲到的最重要建議。今天,我們把這些前輩的忠告分享給你?!澳贻p人,離電話遠一點,面對面去聊”GayT...
在新聞行業(yè)中,很少有約定成文的行業(yè)規(guī)范來告訴記者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反而是一些口口相傳的從業(yè)經驗更為有用。近日,知名新聞學研究刊物ColumbiaJournalismReview邀請了一批來自頂尖媒體的從業(yè)人員分享他們在新聞實踐中收獲到的最重要建議。今天,我們把這些前輩的忠告分享給你?!澳贻p人,離電話遠一點,面對面去聊”Ga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