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 第870期

首個國際航空評價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落戶中飛院


本報訊(陳健熊 報道)近日,由國際測試委員會主辦、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以下簡稱中飛院)協(xié)辦的“2024年評價科學與工程大會&2024年開源與人工智能大會”在廣州召開。本次大會以“評價科學與工程”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球的頂尖學者和行業(yè)代表,圍繞評價科學在民航、低空經濟、開源技術等領域的前沿理論與實踐應用展開深入討論。大會期間,國際測試委員會發(fā)布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全球評價框架、行業(yè)評價標準及多項創(chuàng)新工具,同時授牌成立了多個國際研究機構和工作組。

中飛院在大會上授牌建立“國際航空評價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并牽頭成立“低空經濟標準工作組”,標志著我國在民航與低空經濟評價領域取得了新的國際突破。大會的多場主題報告涵蓋了從科學理論到實際應用的廣泛議題,為推動全球行業(yè)標準化與治理體系創(chuàng)新提供了重要支撐。

“國際航空評價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是國際測試委員會首次在民航領域設立的研究機構,致力于構建科學、系統(tǒng)的航空領域評價體系,覆蓋飛行訓練、航空安全、民航數字化和行業(yè)標準化等多個關鍵領域。該研究中心由國際測試委員會四位知名專家杰弗里·??怂埂⒌贍柭だ?、哈吉迪·塞納和達沃·倫杰共同授牌與見證,標志著中飛院在民航可持續(xù)發(fā)展與航空評價領域的研究成果獲得國際權威認可,也彰顯了中國在航空評價領域日益增強的全球影響力。

大會還見證了“低空經濟標準工作組”的正式成立。該工作組由中飛院牽頭,中飛院首席科學家李教授擔任組長,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新國和中飛院數據工程與行為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鄒琳教授任副組長,聯(lián)合中科院軟件所、中科院計算所、中國商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空客、華為等50余家科研院所與企業(yè),致力于推動低空經濟領域的標準化與規(guī)范化研究。

低空經濟作為全球航空經濟的前沿領域,涵蓋無人機物流、應急救援等諸多新興應用。然而,該領域長期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與規(guī)范,制約了其健康發(fā)展。由中飛院成立的“低空經濟標準工作組”,旨在構建低空經濟領域的全球評價標準,為行業(yè)提供科學依據與治理框架。這一工作組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在低空經濟研究和標準化建設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為推動低空經濟的科學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作為本次大會主題報告(Keynote)的首位嘉賓,中飛院首席科學家李教授作了題為“航空評價學”的大會主旨報告,系統(tǒng)梳理了評價科學在民航領域的理論框架與實踐路徑,全面展示了評價科學在航空安全、效率與經濟性提升中的關鍵作用。李教授深入淺出的闡述贏得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并為全球航空評價領域提供了全新的理論思考與研究方向。

大會評價工作組研討會由中飛院首席科學家李教授主持,圍繞“低空經濟標準工作組:方法、思路與愿景”的主題,詳細闡述了工作組在標準體系構建中的創(chuàng)新思路與實施路徑,并提出了以科學評價推動低空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愿景。報告不僅明確了工作組的研究方向,還為低空經濟的標準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與技術保障,贏得了與會嘉賓的廣泛認可。研討會取得了積極成效,標志著國際低空經濟標準工作組在構建全球化低空經濟評價體系及推動低空經濟標準化創(chuàng)新與健康發(fā)展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國際航空評價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和“低空經濟標準工作組”的雙雙落地,是中飛院國際化發(fā)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這不僅彰顯了學校在民航與低空經濟領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學術影響力,也為全球航空與低空經濟評價體系貢獻了“中國智慧”,在國際舞臺上樹立了標桿。未來,學院將以此為契機,承辦2025評價科學與工程國際研討會和2025中國低空經濟及標準研討會,深化與國際學術機構和行業(yè)伙伴的合作,推動研究深入發(fā)展,完善科學評價體系,為民航與低空經濟的科學發(fā)展與規(guī)范化治理作出更大貢獻。

作為此次國際航空評價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與低空經濟標準工作組的主要牽頭單位,中飛院數行研究院是一支以首席教授為核心的多學科交叉科研團隊,專注于民航健康與安全領域的行業(yè)標準與前沿問題研究。數行研究院在數據采集、動態(tài)監(jiān)測、智能評估與預警體系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開發(fā)了多項智慧民航數字化產品,為行業(yè)標準化與智能化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此次研究中心和工作組的成功落地,進一步彰顯了數行研究院在推動智慧民航和低空經濟領域國際化發(fā)展中的關鍵作用,奠定了其在全球民航健康安全與可持續(xù)交通領域相關研究中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