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新媒體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周勇吳曉虹丨奮進新時代推進新聞輿論工作開新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全面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tài)”。這一重要論述為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推進新聞輿論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是習近平總...

中國編輯 2022-12-16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涂凌波丨基于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建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

實踐是知識創(chuàng)新的源泉,中國獨特的新聞傳播實踐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一部分,為建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了基本參照。建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應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引,闡釋并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進程,凸顯文化自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發(fā)掘知識資源。在知識體系建構的基本姿態(tài)上,以黨...

中國編輯 2022-12-16

把準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定盤星”——讀《學習習近平關于新聞輿論的重要論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和發(fā)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這一科學理論重要組成部分的習近平關于新聞輿論的重要論述,從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審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面臨的新課題,從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tài)的新調整分析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面臨的新挑戰(zhàn),站...

中國記者 2022-12-16

小策劃支撐大主題,探索展會報道的“微創(chuàng)新”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薄敖洑v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主席的致辭鏗鏘有力、振聾發(fā)聵。今年,我終于有機會參與進博會報道,對這兩句話有了更加直觀深刻的理解。當下,進博會已經成為中國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這也對新聞報道提出...

傳媒評論 2022-12-09

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點評|市場化媒體為何拿走了重大主題獎?

今年是中國新聞獎首次開展對重大主題報道評審,因此,獲獎作品也備受關注。在獲獎作品的名單中,我們驚喜地發(fā)現第一財經作為一家市場化的財經媒體,他們的主題報道竟然突破央媒和各省黨媒的重圍,獲得了中國新聞獎重大主題三等獎,這是極為不易和罕見的。這家市場化媒體為何能獲獎?傳媒茶話會繼續(xù)推出第32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點評。今天,傳媒茶話會特邀中宣...

新傳播環(huán)境下,黨報紅色文化報道的傳播思考

2018年2月,上海市委召開上海主要新聞單位負責人座談會,要求各媒體要用好傳統優(yōu)勢品牌,著力打造差異化內容格局,更好體現辨識度,做到特色更特、亮點更亮。解放日報要全力辦好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精品黨報”,文匯報要堅持“全國人文大報”定位,新民晚報要彰顯“飛入尋常百姓家”特色,上海廣播電視臺要做強新聞立臺,第一財經和東方網、澎湃新聞、界面等要...

傳媒評論 2022-11-11

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下國有傳媒集團考核與激勵研究

【核心閱讀】隨著現代互聯網、多媒體等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傳播與流通平臺逐漸多元化,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正呈現深度融合發(fā)展態(tài)勢。文化傳媒行業(yè)具有意識形態(tài)及產業(yè)的雙重屬性,在當前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國有傳媒集團應建立完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考核激勵與約束機制,充分發(fā)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更好激發(fā)...

傳媒評論 2022-11-11

如何拉長新聞熱點的生命周期!以紹興晚報“歪脖子樹”報道為例

棵“歪脖子樹”為何能成為“網紅樹”?這讓人聯想到今年5月發(fā)生的“西湖移柳”事件。移柳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卻引發(fā)了網絡輿情。這是因為這幾棵柳樹是“西湖斷橋邊的”,在人們的心目中,這不是普通的柳樹,而是底蘊深厚的“文化柳”。同樣,位于紹興市越城區(qū)孫端街道的這棵“歪脖子樹”,因擁有了“紹興中考語文作文題”的身份,也蛻變成一棵“文化樹”,成為...

傳媒評論 2022-11-11

彈幕海報:構建“類互動”功能

何為彈幕海報,在傳統海報的社交特征基礎上怎樣創(chuàng)新表達?彈幕,作為一種網絡用語,指的是網絡視頻播放時彈出的評論性字幕。大量評論從屏幕飄過時看上去像是飛行射擊游戲里的彈幕,所以網民將這種有大量的評論出現時的效果稱做彈幕,隨著“彈幕”被普遍使用,現在單條評論也能叫彈幕了。在龐大的新聞海報陣營中,彈幕海報創(chuàng)新的關鍵點在于:不僅在結構上借鑒了Z...

傳媒評論 2022-11-11

新聞評論如此說“畫”,屢獲獎項

中國新聞界前輩、著名漫畫家王樂天先生曾說,“與其講漫畫是美術的一家,毋寧說漫畫是新聞體裁之一”。與枯燥的文字相比,漫畫形象生動、夸張幽默、寓教于樂,更容易被接受和喜愛。用新聞漫畫解讀新聞、闡釋觀點、反映社會現象,能達到“一畫勝千言”的效果。也正因為如此,以新聞事件為題材,以漫畫表現為特色,用直觀的藝術形象反映新聞事實的漫畫形式,正適合...

出實招、見實效,理論學習這樣創(chuàng)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創(chuàng)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薄袄碚撔摒B(yǎng)是干部綜合素質的核心,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機關黨的建設加強,黨辦干部利用單位組織的中心組學習、集中學習、青年學習小組學習、研討交流等載體和平臺,以及黨校培訓、線上教育、個人自學等途徑和方式,在理論學...

秘書工作 2022-11-11

@媒體人,心中有“數”方能萬物皆媒

科學家有分析:人類大腦這個約1.5公斤重的生物體,通過漫長的進化,算力和存儲是驚人的,而目前我們對大腦的了解連5%都不到,正因如此,學習大腦、超越大腦,探索人工智能這一戰(zhàn)略性技術的步伐正越來越加快。今年三季度,幾個關乎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新媒體數字技術的會展在各城市密集展開,媒體行業(yè)或主場發(fā)聲,或深度介入。9月1日,2022世界人工智...

錘煉文稿水平,更好發(fā)揮以文輔政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弘揚馬克思主義文風。2005年8月,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發(fā)表《文風體現作風》一文,引用“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形象比喻對文稿工作的要求;在2010年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講話時明確提出,“文風不是小事”“黨風決定著文風,文風體現出黨風。人們從文風狀況中可以判斷黨的作風,評價黨的形象,進而觀察黨的宗旨...

秘書工作 2022-11-03

把握“三個度”,有效發(fā)揮信息工作重要作用

近年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將信息工作作為貫徹落實請示報告制度、助力新時代航天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方面,結合航天科工改革發(fā)展的新進展新成效,努力把握“三個度”,有效發(fā)揮信息工作服務航天事業(yè)、服務領導決策、服務基層單位的重要作用。找準企業(yè)定位提升信息選題精度立足“服務國家戰(zhàn)略、服務國防建設、服務國計民生”企業(yè)...

秘書工作 2022-11-03

全媒人才|傳統媒體人才如何實現“再生”

2022年5月,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發(fā)布了《中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報紙出版業(yè)共有從業(yè)人員17.1萬人,與2019年相比下降6.6%。這已經是連續(xù)第四年出現下降了。除了人數在下降外,從業(yè)者的年齡構成也讓人擔憂。在所有持證記者中,30-40歲的占38.59%,40-50歲的占33.73%,50歲以上的占20.41%...

青記獨家丨初入媒體的“Z世代”

兩位好,歡迎做客本期“茶座”。作為95后的“Z世代”,社會給我們貼了很多標簽,比如特立獨行、敢為人先、宅、社恐等等。那么作為一名“Z世代”新聞工作者,與其他年代的媒體人相比,你們覺得有著哪些優(yōu)勢和劣勢?在實際工作中是否有直接的體會?楊悅:我是南方日報評論員,1998年出生,大學讀的是網絡與新媒體專業(yè),生活、學習、工作,都跟互聯網密不可...

青記獨家丨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中的運用:實踐探索與倫理困境

從技術可供性的視角來看,人工智能(AI)是對計算機科學領域可以模擬、延伸、拓展人類智能的技術的統稱,不僅具有思考和自主判斷的能力,也具有學習和合作的能力。最初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領域的使用是為了代替重復性高的簡單工作,隨著智能傳播的進一步深入,人工智能在推動新聞傳播的實踐創(chuàng)新的同時,也成為新聞媒體提升其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助推器”。信息技...

青記獨家丨5G時代主流媒體短視頻建設的現狀與創(chuàng)新

隨著5G技術的應用推廣,短視頻迎來了新的風口。短視頻以高度的移動性、互動性、生動性占據著網絡內容生態(tài)的一席之地。近年來,網絡短視頻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使得主流媒體也愈發(fā)重視新聞類短視頻內容的生產。2019年,主流媒體在短視頻領域做出了頗多重量級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2019年8月15日,央視《新聞聯播》欄目入駐抖音、快手兩大短視頻官方平臺,當天...

從苦兮兮做內容到笑哈哈賺錢,它們?yōu)槭裁茨埽?

你家融媒體工作室是在苦兮兮做內容還是笑哈哈賺錢?先看同行們的表現:今年上半年,安徽臺旗下融媒體工作室創(chuàng)收超5100萬元,預計全年創(chuàng)收將超1億元;廣東廣播電視臺一個頭部融媒體工作室年創(chuàng)收在兩千萬元以上;蘇州廣播電視總臺文化產業(yè)中心創(chuàng)客工作室,年營收1000萬元以上。它們如何賺到錢的?10月上旬,傳媒茶話會

內容審核這塊“肉”有多“肥”?哪些媒體掙錢了?

在媒體,“三審三?!敝贫饶軌蛴行б?guī)避硬傷、修正漏洞,那么企事業(yè)單位、互聯網平臺發(fā)出的通知、公告、內容由誰來把關呢?對媒體來說這里潛藏著哪些商機?人民網、封面科技、重慶日報等媒體敏銳地發(fā)現了潛在的市場需求,積極布局內容審核業(yè)務。他們掙到錢了嗎?經驗能否被復制?10月上旬,傳媒茶話會對話重慶傳媒審讀中心負責人呂駿、封面?zhèn)髅娇萍几笨偨浝砑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