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技巧
“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會抄不會抄。”這句話,在體制內(nèi)寫材料同樣適用。其實,體制內(nèi)寫材料,有點像寫社科類的學術論文,既要全面梳理研讀有關文獻,做好文獻綜述,又要結合自身思考,搭建框架,有機抄錄。寫得質(zhì)量高低,既取決于思維、視野、見識,又取決于“抄”的廣度、深度、高度。
怎樣寫好文章?這既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好話題,還是一個從古至今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題。正如“文若其人”,一篇文章就是對作者的真實反映,既代表其立場和觀點,也代表其風格和個性。?
視覺敘事即利用圖形、圖像、圖片和視頻,以觸發(fā)觀眾的情感,產(chǎn)生交流,進一步激勵觀眾采取行動。對于一個敘事者來說,你希望觀眾在體驗之后做什么?先思考到這一步,再回到原點開啟這一切。?
各級黨組織起草的請示報告,是指《中國共產(chǎn)黨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條例》規(guī)定的黨組織請示報告方式中的書面正式請示報告。起草請示報告,必須以《條例》為基本遵循。?
作為全國優(yōu)秀新聞作品最高獎,中國新聞獎凝結著廣大新聞工作者的孜孜追求與不懈奮斗,凝結著中國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和創(chuàng)新成果。
白銀越野賽事故發(fā)生已一周,后臺有不少留言,一是論事,二是談人,分別代表了對事因的憤怒和對命運的理解。?
新華社原社長穆青有句名言:“腳板下面出新聞”。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身體力行,對于新聞采訪肯下笨功夫,從不馬虎懈怠,因此寫下了許多不朽的名篇佳作。
深入采訪是突破事物表面現(xiàn)象后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能深刻揭示事物本質(zhì)和一般規(guī)律的采訪活動,要求記者有探索者的頑強精神,在調(diào)查研究上下苦功。通過20多年的新聞工作實踐,筆者深刻體會到,缺少新聞線索,新聞寫得不生動活潑,新聞報道失實,這些都與記者的采訪有關,特別是與記者沒有深入采訪有關。七分采,三分寫,只有到現(xiàn)場去,進行深入采訪,才能寫出...
【摘要】為順應新聞傳播方式新變化和媒體融合發(fā)展新趨勢,《人民日報》《經(jīng)濟日報》《參考消息》等中央媒體,以及《南方日報》《文匯報》《廣州日報》等地方主流大報先后進行改版升級。這些主流紙媒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進一步強化內(nèi)容底色,做足報道深度,實現(xiàn)了“跨媒介互動”,推動了全媒體變革,彰顯了大報權威品格,提升了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與公信力?!娟P鍵...
又到新聞傳播學碩士論文畢業(yè)季,作為導師指導碩士論文是一累活,之前我寫一篇推文《吐槽研究生論文寫作“十八怪”》,得到許多導師的共鳴。但是對于研究生,光是吐槽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呀,因此我整理這些年指導碩士論文寫作的一點經(jīng)驗分享給大家,其提升論文寫作...
業(yè)內(nèi)一般把新聞報道中的差錯歸納為三類,即政治性差錯、事實性差錯和技術性差錯。1、政治性差錯。多指一些導向性的或與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不一致甚至相違背的錯誤觀點和提法。比如,有的媒體借反思改革否定改革,認為改革改錯了;有的媒體在臺灣地區(qū)選舉...
言論是以說理為特點,并以此打動讀者,說服讀者的。如果說理文章板著面孔,正襟危坐,以刻板、冷漠、呆滯的面目出現(xiàn),或者通篇言之無物,隔靴搔癢的空洞大道理,讀者讀起來就會味同嚼蠟,誰又原意看呢?
一、講好一個故事,首先是故事本身要具有深度和廣度。2019年春天,偶然看到一段視頻,講述一位77歲的藏族老人定期上山清理游客垃圾,每次他需要步行10多公里,靠著一根繩索穿梭于懸崖峭壁之間,垂直落差達到1000米。巍峨雪山、跋涉的垂暮老人、拾撿起...
新聞采訪寫作忌“揀到籃里都是菜”的作風,言論寫作也是如此。有時,你手頭會有很多可寫言論的素材,從總體上說,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解決的。但由于種種原因,每個階段、每個時期都有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有的是中心工作的需要,有的是群眾的呼聲,那就要看作者的觀察分析能力了。
寫言論要出思想,而思想也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需要作者對某件事物與之有聯(lián)系的事物進行廣泛的聯(lián)想和深刻的反思。不少同志覺得,寫言論出思想難,出新思想更難。這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
這次2020年度江蘇省好新聞(文字作品)的評選,全省共有82家媒體報送了604件作品,經(jīng)過4天時間評閱,產(chǎn)生了一等獎65件、二等獎142件。筆者首次參與江蘇省好新聞評選,在翻閱這些作品時,反復思考的是:什么樣的新聞作品能體現(xiàn)全省媒體人的最佳水準,在這34.2%中占據(jù)一席之地?盡管“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我想這些優(yōu)秀作品都...
典型發(fā)言材料是機關工作中經(jīng)常用到的一種文體,是在相關會議上談經(jīng)驗做法、談工作成效、談體會收獲、談下步打算的綜合文稿,主要為了總結經(jīng)驗、啟迪思想、推動落實。其主體既可以是單位集體,也可以是個人,一般以口語為主,使用第一人稱。在寫作方法上,應主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