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五四精神”永不褪色
□馬姣
90年前,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們率先點燃了反帝愛國的火焰,發(fā)動了彪炳史冊的“五四”愛國運動,如同流星劃破夜空,如同光芒穿透黑暗。
這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偉大的愛國運動、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它標志著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標志著中國青年成為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先鋒隊。他們的聲音如此宏大,響徹天地,喚醒沉睡的心靈;他們的隊伍如此雄壯,蕩滌世上腐朽的思想。這是一批立志于民族救亡的青年志士,他們走向街頭,走向工廠、農(nóng)村,宣傳救亡道理,他們高舉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火炬,在古老的土地上迅速傳遞,“五四精神”的火炬生生不息。
“五四精神”的內(nèi)涵,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無私奉獻的高度社會責任感,是宣傳民主科學的進步精神,是追尋時代潮流、把握時代命運的偉大精神。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作為國家建設的生力軍,我們該以怎樣的行動接過這沉甸甸的歷史重擔?
主張“游戲人生”的人,注定要被人生所嘲弄;信奉“享樂人生”的人,得到的只是一生的虛度;追求“瀟灑人生”的人,留下的常常是人生的遺憾。真正有意義的青春是將自己的發(fā)展與民族復興的大業(yè)融為一體。
李大釗曾這樣說:“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征服歷史!”所以,盡管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決不會退縮。
我們要在學習中尋求真理,在思考中確立自我,在獨立中體驗自主,在實踐中贏得價值,在追求中獲得力量,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