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勤奮 睿智 執(zhí)著 博學———記菏澤學院教授、教務處處長林憲杰博士





  林憲杰,理學博士。原菏澤師專副校長,化學與化工系教授,現(xiàn)為菏澤學院教務處處長。1992年被評為山東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同年越級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被評為菏澤地區(qū)優(yōu)秀教師;1994年獲國家教委曾憲梓高等師范??茖W院教師獎;1996年被確定為菏澤師范專科學校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同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7年被評為菏澤地區(qū)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林教授創(chuàng)造了菏澤學院的幾個第一:他是菏澤學院化學系畢業(yè)生中的第一個碩士,菏澤學院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惟一一個越級破格的副教授,第一個40歲以下的教授。林憲杰博士的成績是令人羨慕的,但成功的背后蘊涵著艱辛的努力,對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可貴精神。
  少年立志,奮發(fā)成才1959年,林憲杰教授出生于山東省梁山縣的一個農(nóng)村家庭。他自幼好學,天資聰穎,雖歷經(jīng)坎坷,但不廢學業(yè),寒窗苦讀,執(zhí)著追求,終學業(yè)有成,成為知名的專家學者。
  1975年,文革尚未結束,因形勢所迫,中學畢業(yè)只好回到農(nóng)村。在農(nóng)村的日子里,他沒有放棄學習,沒有放棄對大學的夢想。1977年恢復高考,他滿腔熱情地走入了考場,考取了菏澤師范??茖W校。兩年的大學生活,平淡卻非常充實。他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有著如魚得水的感覺。最終,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留校任教,成了一名大學教師。年輕的林老師憑著他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求知上進的精神,一邊擔負著繁重的教學任務,一邊泛舟學海,尋找繼續(xù)深造的機會。1987年考取了東北師范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三年后獲得碩士學位。多年之后,他再接再厲,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山東大學博士研究生,并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慎思明辨 厚積薄發(fā)做學問,搞科研,必須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可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這是人所共知的。林教授的一系列成就正是建立在博學這一基礎上的。然而博學不是成就,只有在博學的基礎上慎思明辨,求實篤行,才是一位學人成功之本。林教授便是這樣一種人,他以自己深邃透徹的思想,求真務實的行動證明了他的人生的價值。
  林教授搞科研幾十年,有自己的深刻體會。他認為,由于種種原因,人的思想總是會有一些禁錮和思維慣性,這會制約了人們思維的開拓。作為學人,必須勇于打破思想禁錮,敢于探索才可能取得成功。善于選題,工于規(guī)劃,講究方略,專心致志,百折不撓同樣是做好科研的必備素質。
  林教授對興趣和需要關系問題的也有十分深入的思考。他認為,無論做什么,興趣可以創(chuàng)造動力,需要可以成為責任。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可能沒有機會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yè),需要做的事我們就有責任做好,也別無選擇?!皭垡恍懈梢恍小笔且环N愿望,“干一行愛一行”是一種需要,“干一行干好一行”是一種理智。林教授的慎思明辨在他的思想中體現(xiàn)了出來,這樣精辟的思想也正是在他的求實篤行的過程中漸漸形成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求實篤行”這是當代學人應當具備的品質。
  多年來,林憲杰教授主要從事導電聚合物、分子反應力學、分子電子結構、化學鍵等應用量子化學和應用化學的研究工作。曾參加國家攀登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取得了多項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所發(fā)表的論文多篇被《SCI》及美國《化學文摘》等收錄,應用研究成果曾獲得國際銀獎。其名字和主要成就被收入《中國當代高級科技人才系列詞典》,多次被省教育廳聘為職稱高評委化學專家組成員。
  精益求精 循循善誘林教授多年長期講授物理化學課程,曾擔任結構化學、藥物化學、化工儀表與自動化等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淳淳教導,循循善誘,教學效果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他的學生遍布大江南北,可謂桃李遍天下。這些學生受他的影響,發(fā)奮學習,有的成了碩士、博士,有的成為教授、博導,有的在行政、企業(yè)等等崗位上取得了較大成就。
  林教授熱愛教學工作,無論是在教學一線還是在擔任領導職務以后,他都沒有離開過自己心愛的教學崗位。他說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師,其主要責任就是把學生教好。他在近三十年的教學生涯中積累總結了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講求實效,得到歷屆學生的贊揚。林教授認為要教好學首先是備好課,這一條至關重要,備課不要盲從于教材,應該對教材從結構到內容采取一種懷疑的態(tài)度,吃透教材,發(fā)現(xiàn)問題,融會貫通,變成自己的東西,然后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重新組織。其次是講好課,在教學中要學會注入新鮮血液,提出問題,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好奇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時還要想辦法加強學生的責任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林教授對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方法也很關注,他認為當代大學生最重要的應當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未來要有責任心。在學習上,他指出除極個別學生外,學習偏科不可取。不管是哪門課,都應該努力去學好,因為知識是一個體系,任何一門課都是學科體系的一部分,都具有教育功能,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林教授的很多真知灼見,都能給我們以啟迪。
  林憲杰教授通過不斷的努力,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獲得了無數(shù)的榮譽,但他并沒有被榮譽所陶醉。他認為,“人生之中途,正是事業(yè)之顛峰,應趁大好年華,開拓進取,多做貢獻?!比缃?,林憲杰教授正在管理、教學、科研崗位上辛勤地工作著,為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
  后注:關于林憲杰教授,還有許多東西值得探討,此文只是管窺。林教授的堅韌不拔的品格,慎思篤行的精神,善為人師的境界使筆者難于忘懷。不禁想起了顏淵的話:“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李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