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談老交大的重實踐傳統(tǒng)









□劉岸冰
  1906年,老交大制訂了“講求實業(yè),以能見諸實用為要旨”的辦學方針。同時,在老校長唐文治的倡導與改革下,陸續(xù)增設商業(yè)科、航???、輪機科、電機科等??疲耘囵B(yǎng)農(nóng)、工、商等實業(yè)人才為宗旨。這樣,老交大開始了本校歷史上的一次辦學轉折,進入了以培養(yǎng)工商實業(yè)人才的專門學校的時期,因而重實踐的辦學傳統(tǒng)也隨之逐漸重視起來,繼而成為老交大的辦學特色而一直傳承至今,成為交大人的寶貴財富之一。
重實踐傳統(tǒng)的形成與發(fā)展
實驗是本校培養(yǎng)學生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早在上海工業(yè)專門學校時期,就已十分重視,并不斷籌建實驗室。但那時的實驗課目較少,以后逐漸發(fā)展起來。交通大學及南洋大學時期,一年級有物理實驗及化學實驗,每周2—3學時或3—4學時;二年級除物理實驗(每周2—4學時)外,還有分析化學試驗(包括定性分析與工業(yè)分析,每周3學時);三年級各科有機械試驗(每周4學時),直流電試驗,電機試驗(每學期3學時);四年級各科有機械試驗(每周3學時),交流電試驗(每周3學時),無線電信試驗(每周3—6學時)等。實驗進行前要求預習,實驗結束后要做實驗報告。報告都有具體要求,如化學實驗報告分三部分:(1)觀察;(2)結論;(3)答題等,教師則根據(jù)學生的實驗報告評定出成績。
  實習分校內實習及校外實習。一、二年級學生的實習安排在校內木工廠、金工廠及有關試驗室,內容多是鍛造、翻砂、車削加工、木模制造等。三年級學生則利用寒假,由教員率領赴國內各路局、工廠參觀。四年級學生一般利用暑假,到各有關路局、機廠、電廠實習,以使學生擴大見聞,增進實業(yè)經(jīng)驗。無論校內工廠的實習還是校外各地的參觀及實習,都有業(yè)務上的具體要求,學生都要寫出實習報告或參觀紀實。實習結束時要由教員或實習指導員評定成績報告學校,歸入積分計算,以便評定每一個學生的綜合成績。
  校外的參觀與實習,一般在三、四年級學生中進行。三年級學生一般為參觀,如1923年1月,機械科三、四年級學生,曾到華北各省去參觀滬寧、津浦、膠濟、京綏、京奉、南滿、京漢、正太八條鐵路,經(jīng)過一萬五千多公里,歷時25天才返校。這一次的實習成績很好,實習紀實也很詳細?;匦:螅瑢W生寫了幾十頁的參觀報告。1923年12月至1924年1月,機械科及電機科三年級學生16人,赴南通參觀了大達公司大德輪船的各部分機件和大生第一紡織公司新舊二廠、通明電燈公司等單位,學生返校后都寫了詳細的參觀紀實,由此也反映了老交大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體現(xiàn)了老交大嚴謹?shù)男oL。
  另外,四年級的實習也可由學生個人或在教師的幫助下,聯(lián)系工廠進行實習。如1923年暑假,四年級學生王會賓等三個學生,在顧惟精教務長的幫助介紹下,前往膠濟鐵路機床廠(即現(xiàn)在的四方機車車輛廠)實習,為期50天,返校后寫出了極為詳細的實習紀實及報告,大大增進了實踐經(jīng)驗。
  本校實習早在南洋公學時期已經(jīng)開始,上海工業(yè)專門學校時期學校就制定了定章,而參觀旅行尚無具體規(guī)程。1925年凌鴻勛校長提議,教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學生參觀旅行案》。從此,參觀和實習一樣,成了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奠定了重實踐在老交大的基礎性地位。
重實踐傳統(tǒng)蔚然成風
20世紀30年代,老交大繼承和發(fā)揚了三十多年來的辦學經(jīng)驗,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辦學傳統(tǒng)和良好的教學作風。其中最注重的恐怕要屬理論聯(lián)系實際,即學以致用了。
  交大歷來就有“求實學,務實業(yè)”的辦學傳統(tǒng)。黎照寰擔任校長后,提出了“注重基本學科,務求實用”的教學原則。為了“求實用”,在課程中設置了實驗、實習、設計、計劃、專家演講和參觀實習等科目,組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結合起來。這類課程在各學院的課程中占有不同的比例,各工程學院約占40%,化學系約占30%,物理系約占20%,管理學院和數(shù)學系約占10%。
  實驗教學包括基本學科的實驗課,綜合設計實驗課和專門研究實驗。不少實驗科目從依附于理論教學中分離出來,形成了單獨的課程。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各科實驗連續(xù)不斷。以工程學院為例,一年級主要是物理、化學等基礎理論實驗,二年級主要是專業(yè)基礎理論實驗,三、四年級主要是注重于應用實驗。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在四年的學習中,能夠比較連貫地、循序漸進地從實驗的基本理論、綜合測試技術、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到儀器的使用等方面受到訓練。實驗課多由教授親自擔任指導,對學生實行嚴格訓練,嚴格要求。
  實習與參觀也是比較注重的科目。實習分校內、校外。校內是在各科實驗室與工廠進行,校外則由校方派往鐵路等交通部門。除平時實習外,假期內也有實習。實習期間學生備有詳細記錄,完畢后由教員和實習單位評定成績,作為學生成績的一部分。畢業(yè)實習一般規(guī)定為一年,實習期滿后,實習單位按照成績,照章以相當實職,盡先錄用。此外,各學院一般到三年級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到各地參觀學習,學生須就參觀所得撰寫報告,由教員評分,歸各該科平日積分計算。為了鼓勵學生實習和幫助學生解決實習中生活上的困難,學校規(guī)定在實習期間每天津貼0.75元,約相當于當時學生在校每天膳費的三倍。
  這個時期教師對于學生做實驗的要求也極為嚴格。實驗課的要求也更加嚴格,規(guī)定實驗前不預習就不能進入實驗室做實驗。學生做實驗一般都要經(jīng)過三個步驟:預習,實作、寫實驗報告。在實驗前,須照實驗講義內所指定的參考書及問題,做一個預備報告,將實驗中所包含的理論問題作詳細研究,預備報告須在實驗前做好交卷。實驗必須在教授和助教指導下,按照要求程序進行,一般實驗在三小時內完成。實驗后要寫詳細的實驗報告,稱為最后報告,內容一般包括實驗進行情況,計算結果,各種曲線及討論與結論。報告要求完善、準確、精工繪圖,字跡要求工整,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即退回重做。工程學院和科學學院的學生(數(shù)學系除外),一般兩周有兩個實驗,通過實驗,不僅使學生學到實際的知識,而且也培養(yǎng)了良好的作風。
  本校自開辦工科以來,對于實習尤為重視,對于實驗設備無不精益求精。1921年至1927年間,由于經(jīng)濟十分困難,設備添置十分緩慢,學生外出實習常受阻礙。盡管這樣,本校對學生實習仍很重視。例如:校內工廠的實習時間都有所增加。交通大學及南洋大學時期,工廠實習時間比工業(yè)專門學校時期增加6%,實驗課程及有實習的課程也有所增加。以電機科為例,工業(yè)專門學校時只有物理實驗、化學實驗、電氣及電磁實習、測量實習。交大及南洋大學時,增加了機械試驗、交流電試驗、直流電試驗、無線電信試驗、電話試驗等課目。實驗的內容也進一步完善。如物理實驗的“試驗大綱分力、熱、電、光、聲五類。彈性、粘性、密度、容度、液面引力、毛管引力、地心引力諸試驗屬力學;寒暑計之定點、物體之擴張、熱力之擴張、熱力表之原理及蒸汽壓力之測試屬熱學;電學察電池之構造為電阻、電壓、電流、電力、電量、電感之試驗;光學習凹凸鏡面擴大能力、光之曲折反射、分光器之分布七色;聲學實驗傳聲速度、音波反響、旋轉發(fā)聲機等?!?br>  本校學生經(jīng)過這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習、實驗訓練,不僅理論知識更加鞏固,而且動手能力和管理能力也比較強,畢業(yè)后走向社會,能立即應用于生產(chǎn)實際,由此也為社會輸送了許多建設型人才。
  經(jīng)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到交通大學及南洋大學時期,本校已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除課堂講授(包括習題講授)、作業(yè)、制圖、設計、考試之外,還有實驗、參觀、實習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般上午是理論講授,下午為實驗、制圖及實習,間有個別次要課程,晚上為自修、作業(yè),針對不同的科別或不同的環(huán)節(jié)采用不同的教授方針。對工程科學生“講授功課時注意解決習題,以培養(yǎng)學生之推理能力;實習、試驗時,常使學生自負試驗之責,以養(yǎng)成學生之自動自決及自己啟發(fā)之能力”。
戰(zhàn)時重實踐傳統(tǒng)的堅持
戰(zhàn)時,課程設置方面,本校仍然一直注重打基礎,重實踐傳統(tǒng)得以堅持。
  重視實驗課,是交大教學中逐步形成的一個特點?!鞍?一三”戰(zhàn)爭,使本校各院系,特別是工學院各系的實驗設備受到巨大損失,實驗停頓了一個學期。各院、系千方百計克服很多困難,因陋就簡,創(chuàng)辦了簡易實驗室,逐步恢復了實驗課,有的甚至達到戰(zhàn)前水平。
  工學院各系實驗室恢復相當困難。電機系在1938年1月借震旦大學和中法工學院等處的電機實驗室,恢復了三年級的直流電機和四年級的交流電機試驗,但必須安排在別人的空檔或放學之后,常常一直做到晚上。土木系在同年3月借震旦的材料試驗室和設備,恢復了三年級的材料試驗課。工程測量中的平面測量,是在震旦大學操場上進行的。機械系試驗較多,集中在暑假前借中法工學院和震旦大學的實驗室,并租賃民房,分別補習理、化、數(shù)、電機等。有的院長、系主任和很多教授仍親自帶實驗,甚至每課提早數(shù)分鐘到實驗室,作好準備。每次實驗,向學生詳細講清楚要求,并要求學生在做實驗前先寫一份報告,寫明實驗內容、理論和方法,才進實驗室。電工試驗時,當學生接好線以后,教授要檢查一遍,認可之后才能開始。這種嚴格的實驗課,對理工科學生是很好的基礎訓練,培養(yǎng)了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
  戰(zhàn)時,交大一直重視學生實習,千方百計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習的機會。過去,每年寒暑假安排一、二年級學生實習金工、木工、電工,三年級到路局、工廠、企業(yè)作專業(yè)實習,四年級作畢業(yè)實習。“八一三”之后,上海市和附近地區(qū)不少工廠被毀或內遷,學校經(jīng)費短絀,給學生實習帶來很大困難。但學校仍盡量設法,千方百計安排學生實習,作為堅持執(zhí)行教學計劃的一部分。
  戰(zhàn)時,低年級學生在校內實習。戰(zhàn)前設備完善的鑄工、鍛工、木工三個車間均被日寇侵占,遷進法租界的僅有金工、木工設備,場地狹窄,器械短缺,只能因陋就簡,但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仍很嚴格。三年級的專業(yè)實習都利用暑假在上海市各工廠進行。1938年度暑假,機械系三年級到祥生、銀色兩汽車公司實習;電機三年級因電廠被炸,改去電話公司實習。
  抗戰(zhàn)時期,學生畢業(yè)實習都安排到內地各路局、工廠、企業(yè)。這是因為一方面本市工廠有限,安排實習日益困難;另一方面為使學生接觸工作實際,也為了便于用人單位了解學生實際,有利于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學校在經(jīng)費困難的情況下,對畢業(yè)實習學生每人發(fā)差旅費500元,車船費報銷。這對畢業(yè)生走向內地工作是一項很好的措施。
結 語
老交大重實踐的傳統(tǒng)的形成和發(fā)展與本校良好的學風氛圍是息息相關的。自唐文治校長起身體力行,大力提倡“求實學,務實業(yè)”。交通大學上海學校主任張鑄,又以勤、慎、忠、信、恒五字要求全校師生。后來的歷屆校長及師生“群相仿效,播為風氣”。于是,本校逐漸形成了“務樸納,汰浮華、好實踐,惡空談,學則中西并重,而以實用為歸”的良好學風,由此重實踐的傳統(tǒng)成為老交大的辦學特色之一而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