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許承權:當老師要耐得住“寂寞”





  走在流年不羈的歲月軌道上,已經習慣了用仰望的姿勢堅定著我們心中刻在大學扉頁的青春,一路走過,我們徘徊過、迷茫過、快樂過,只是在那不經意間,總會有那么些身影默默關心著我們、引導著我們、幫助著我們,用他們淡淡的微笑來回應著學生們的成長,而這些默默付出的身影便是我們最熟悉的人———老師。
  在我校舉辦的第一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的評選活動中,地理科學系的老師許承權博士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認可,得到了這個對老師們來說具有特殊榮耀的光環(huán)。終于,有那么一個機會,讓我們走近了許承權老師,翻開屬于他的那頁寫意人生……“最高的榮譽”
  兩年時光匆匆而過,當年那個剛剛離開學校懷揣激情的博士生,已經變成一個成熟穩(wěn)重、站在講臺為學生從容答疑解惑的老師。在別人看來,這只是一種適應,而在許承權老師看來,這種蛻變不僅是一種適應,還是一種收獲?;厥變赡甑慕虒W生涯,他感慨地說,自己兩年來最大的收獲就是見證了學生的成長,伴隨著自己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水平的逐步提高。
  坦誠相待,互相尊重,這是許承權老師與學生們一貫的相處方式。也正是這種平等的態(tài)度,使他得到了學生們一致的好評。當被問及對獲評“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有何感想時,他略帶笑意地告訴我們:“我的第一反應是驚訝。因為我剛剛從教兩年多,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系里有很多經驗豐富的好老師,課講的非常好,也深受學生的喜愛,所以我能獲得這個獎項,非常驚訝。同時,我也覺得這是對我的一種激勵,更激發(fā)我的教學熱情,激勵我上好每一節(jié)課。”
  平實的話語,不帶絲毫的做作,有的只是被同學們認可的欣慰。許承權老師認為,這便是屬于老師的“最高的榮譽”。難耐清貧莫為師為人之道,“四心”相隨:誠信心,廉恥心,慈善心,寬容心。為師之道,“三心”為本:責任心,關愛心,奉獻心。有人說“難耐清貧莫為師,心駐桃李苦亦樂?!痹S老師認為,當一名稱職的教師,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只有一個人沉下心來去琢磨科研、想教學的事,才可能有所突破。要遵從為師之道,就要有強烈的責任心,還應當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
  兩年來,許承權老師為本科生講授工程測量學、變形監(jiān)測數據處理、不動產測量與管理等專業(yè)課程。在課堂上,許承權老師重視與學生間的互動,甚至還會鼓勵學生在他講課的過程中,可以隨時打斷進行提問。他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同學們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研究而忽略了實踐操作后,還開始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加以重視。除了在校的各種實習、實踐外,他還會努力把學生推薦到各個實習單位進行課外實習、暑期實習等。
  作為一名大學老師,他深知這一職業(yè)的重要性,無論是上課還是實驗,他總是全身心地為學生付出,認真?zhèn)湔n,耐心教導學生的儀器操作、實驗步驟……許承權老師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厚重的“責任”二字。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身為世范,為人師表。郭世佑教授曾慨嘆:“莫道為師守清貧,真情存儲最富翁。他年揮手叮嚀日,更喜映山滿地紅。”許承權老師正用他的一言一行默默詮釋著這種精神,也在默默守望著“映山滿地紅”的時刻。
  奮發(fā)進取 拓展自身兩年的教學生涯對于許承權老師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與此同時,并不“知足”的他感到了自身還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許承權老師認為,大學的課堂不應該只是老師說、學生聽的傳統(tǒng)模式,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應該注重自己在教學方式上的改進和教學水平的提高,讓學生能在課堂上吸收到更多的知識。
  在課余時間,許承權老師還注重拓展自己在GPS精密定位理論和方法、GPS氣象學等專業(yè)領域的研究。他努力進行科研工作,堅持以科研帶動教學,主持省、市科技項目3項,橫向科技項目1項,發(fā)表論文7篇,其中EI檢索2篇,ISTP檢索2篇。
  在自我拓展的同時,他還時刻關注現(xiàn)在大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他認為現(xiàn)在的大學生普遍存在視野不夠開闊、知識面過于狹窄、進取心不強等現(xiàn)象。他勸誡大學生要多讀好書,多去外面的世界走走,開闊視野,奮發(fā)進取,這樣才不至于被時代的浪潮所吞沒。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一代代人都以自己不同的言行訴說著一個相同的話題:偉大的人民教師。
  在短短的一個半小時的采訪中,我們捕捉到了他在敘述自己得獎時的那種欣喜,捕捉到了他在談到學生時的那抹微笑,捕捉到了他在訴說教學工作時的那份認真……沒有一絲的造作,只有那點點的欽佩彌漫心中。(地理科學系 李蘇閩 馬孫萍通訊員 許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