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服務北京奧運 留下北林足跡


  ●北京奧運會已經謝幕,但它留下的無數美好回憶卻讓世界各國的人們回味無窮。當回首這些精彩時刻之時,不難發(fā)現北林在服務北京奧運的歷程中所留下的足跡……印記之一:奧運頒獎花“中國紅”
  我校教授主創(chuàng)奧運獲獎運動員登上領獎臺,接過那一束束嬌艷欲滴的“中國紅”月季中浸透著我校王蓮英教授的心血。王教授是北京奧運頒獎禮儀用花專家組負責人,也是頒獎用花“紅紅火火”設計方案的主創(chuàng)人員之一,開賽后一直坐鎮(zhèn)督查頒獎花束的制作。
  王教授說,對奧運頒獎用花要求非常嚴。每朵花高4—5厘米,花蕊到最外面一層花瓣距離 2厘米,不符合要求的都要淘汰。制作時間早了不是,晚了不行。每束花都要在頒獎儀式前 4小時送到場館,制作數量還要有20%的富余。
  自2005年底,王教授就為奧運禮儀花束絞盡了腦汁。據介紹,奧運頒獎花束的第一要求是實用性,既要喜慶,又不能過大或過??;第二必須要安全;第三要體現環(huán)保性,不能用任何污染環(huán)境的材料。印記之二: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設計我校校友主持2002年,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設計方案招標過程中,一家美國公司中標,但他們的核心設計師卻來自中國。他就是后來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主設計師、清華大學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研究所所長胡潔。胡潔的碩士階段是在北京林業(yè)大學度過的,師從園林大師孫筱祥教授。
  胡潔說:“從我的角度來講,就是要體現北京和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北京奧運會跟其他國家的奧運會不一樣?!睘榱酥袠?,胡潔和他的團隊當時幾乎24小時連續(xù)工作,每天只休息兩三個小時。他設計用山體來結束北京的中軸線,而建筑分別擺在中軸線的兩側,削弱建筑對中軸線的干擾,通過夾道突出中軸線的紀念性;主湖區(qū)奧運湖和景觀河道構成了“龍”形水系,從南至北把公園連為整體;另外,從公園入口處到主山山頂正好5000米,代表中國五千年文明發(fā)展史,每一個千米處都有一個廣場作為整千年紀念。印記之三:我國首個城市公園生物通道我校教師打造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生態(tài)廊道”是我國首個城市公園生物通道,由我校地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院設計完成。它采用華北地區(qū)鄉(xiāng)土植物品種,營造了適宜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生長的“近自然”環(huán)境。通過自主科技創(chuàng)新,將 “綠色關懷”變?yōu)楝F實。
  項目設計師田園指出,“生態(tài)廊道”的建成,不僅滿足了道路交通與森林公園景觀的綜合要求。同時,為生活在該區(qū)域的上百種小型哺乳動物、鳥類和昆蟲提供了遷移和傳播的途徑。動物們通過這條通道,可以在公園南區(qū)和北區(qū)之間自由活動,它們的走動又將帶動植物的繁衍,充分保護了該地區(qū)的生物多樣性。
  部分園林專家指出,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生態(tài)廊道”的建成是北京市生態(tài)建設的又一亮點,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印記之四: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景觀設計我校學生出力日前,北京奧組委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場館團隊致信我校,感謝園林學院博士生馬俊峰為水上公園場館形象景觀設計安裝以及維護、轉換等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所做出的積極貢獻。
  自 2007年 12月開始,馬俊峰就開始組織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奧運會和殘奧會形象景觀設計及實施方案,并于2008年7月完成設計。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他帶領合同商經過連續(xù)7個晝夜的緊張施工,率先完成奧運會競賽場館的形象景觀安裝布置,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的好評;比賽期間,馬俊峰隨時在場館巡查,及時對發(fā)現的問題進行整改,保證了場館形象景觀的完整美觀;奧運會后,馬俊峰又用了不到5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奧運會形象景觀向殘奧會的轉換工作。(鐵錚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