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1月17日報道:
集大校長回應“遲到門”稱發(fā)起這場對學生遲到事件的公開討論,主要是引導大家對教風、學風的關注
在學校掀起一場對學生遲到事件的公開討論之后,集大校長蘇文金昨日坦然面對媒體,回應“遲到門”事件,表示,之所以發(fā)起這場討論,目的不是討論誰對誰錯,而是引導大家對教風、學風的關注。
這是蘇文金上任集大校長四個月零七天后,首次媒體處女秀。一周以前,他收到一位學生因為遲到而被老師趕出教室的投訴,指示學校宣傳部門,在學校網(wǎng)絡上展開討論。一周以來,集大在以嚴肅著稱的學校主頁上,幾乎是原封不動地摘抄網(wǎng)絡上評論,一反高校一見措詞嚴厲的帖子就“刪帖”的習慣。
有人因此認為,這場討論的最大價值并非在事件本身,而在于:集大校長民主辦學的勇氣。
校長倡議發(fā)起公開討論女生先把信在廈門網(wǎng)上貼出,也給蘇文金寄去一封信。蘇文金昨天說,他是在出差后看到這封信的,這并不是蘇文金接到的第一封學生來信,不過,這封信引起他的注意。
在被問及原因時,他說,從信中的文字表達來看,雖然作者對自己錯誤不以為然,但是,似乎也有認錯跡象。
蘇文金說,如果學生描述屬實,那么,任課老師雖然是嚴格遵守學校規(guī)定,但是,處理的方式方法有必要進一步完善。
蘇文金把學生來信轉(zhuǎn)給集大宣傳部,要求就此封信組織討論:應怎么學習,應怎樣教書育人。
蘇文金昨日被媒體問及:在事實真相還未調(diào)查清楚前,就展開討論,是否合適?他表示,還原事實真相不是討論的最終目的,討論目的是引導大家關注教風和學風。
學生在課堂中應聽從老師的指揮不過,這封信果真有問題,首先,并非上課,而是隨堂小測,因為機房容量有限,老師要求遲到的人先離開,第二場再來。
其次,現(xiàn)場目擊者說,連他們也沒見過這么拽的學生:老師連說了好幾遍,讓她先出去,后兩節(jié)再來考試,但是,女生根本不理睬,顧自坐下,當做耳邊風。
本報了解到的消息是,這位學生是集大進修生,據(jù)稱是參加集大組織的教師技能培訓的未就業(yè)的廈門生源非師范類畢業(yè)生。
不過,蘇文金說,他到現(xiàn)在都不知道寫信的女生是誰,也沒去調(diào)查當天的任課老師,反倒是這位老師在一次會后主動找到他,告訴他:我就是那位老師。
蘇文金昨天被問及:如果他是那位老師,他會如何處理?他說,學生在課堂中,應該聽從老師的指揮,屢次勸說無效的情況下,老師要懂得調(diào)整自己情緒。
蘇文金拒絕回答媒體關于“在這件事中,您認為老師做得不對的地方在哪里”的提問,他反復強調(diào),討論目的并非在事實真相,也不在簡單地判斷誰對誰錯,當然,討論澄清了事實的真相。
鼓勵師生自由發(fā)表意見集大把這封信放到網(wǎng)絡上展開討論,在一周之內(nèi),有五萬人次點擊,并有兩百多人留帖。
在這些帖子中,既有人傾訴自己遭受老師粗暴對待的經(jīng)歷,也有不少人對當事老師叫屈,認為他至少是負責任的老師———一些老師對學生遲到根本不管不顧。
有趣的是,學生給校長寫信,有人也給這位作者“寫信”。
這封發(fā)表在網(wǎng)絡上的公開信說:同學你好!我認真拜讀你的這封信,你讓我想到幾十年前,一個叫黃帥的女孩:明明自己不讀書,卻給批評自己的老師寫大字報!另一個叫張鐵生,明明自己考不及格,卻偏偏要當白卷英雄。
據(jù)悉,集大把這些帖子原封不動地放在校園網(wǎng)主頁上,這在高校中是極為罕見的。蘇文金說,現(xiàn)在資訊這么發(fā)達,遮遮掩掩根本沒有意義。
他認為,討論達到預期目的,大多數(shù)人認同觀點:學生應遵守學校教學管理規(guī)定,如果遲到,還振振有詞的話,更加不對了;其次,老師既要理直氣壯地管學生,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更重要的是,蘇文金認為,師生自由發(fā)表意見,相互交流,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