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讓民族團結成為一種文化傳承


  三秦大地,渭水之濱,不僅哺育了西藏第一所高等學校,而且還塑造了民族團結的典范。在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際,這所因西藏新生而誕生,又因西藏新生而榮耀的高等學府,以每年3月份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月”活動為典范,奉獻給西藏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以體系化的成功經(jīng)驗。
  西藏民族大學在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中進行了機制化創(chuàng)新。民族團結是西藏社會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生命線。在中華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的平等、和諧、團結,不僅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共識,而且成為各族人民邁向幸福的必由之路。西藏民族大學肩負致力于西藏社會發(fā)展和歷史進步的光榮使命,奉行“愛國、興藏、篤學、敬業(yè)”的校訓,32個民族守望相助,親如一家。學校充分發(fā)揮“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不僅唱響了民族團結主旋律,還進行了機制化探索。在這里,民族團結教育已經(jīng)全方位滲透到學校的文化生活和教育教學之中。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沁人心脾。學校以“三聯(lián)三進一交友”為主體平臺,將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扎根于學生學習、生活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場景、每個細節(jié),幾乎將所有教育單元聯(lián)結一體,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結一體,凝聚精神的力量,構建了行之有效的民族團結教育機制,讓民族團結的理念深入人心,升華為一種習慣、規(guī)范和品德,塑造成為西藏高等教育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形成示范效應。學校將民族團結教育與各專業(yè)的校外實踐相結合,不僅延伸了民族團結教育的視野,而且使學生在最切實的社會實踐中,真實感受民族團結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從而提高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筑牢反分裂、反滲透的堅強防線。
  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和強盛的文化基因。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在歷史的滄桑巨變中,雖歷經(jīng)磨難,但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這不僅基于中華民族偉大的意志力,更是基于中華文化基因的強大凝聚力。在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中,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相助共榮為基本理念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經(jīng)積淀成為中華文化的深厚傳統(tǒng)。民族團結教育的核心,其實就是增進和樹立各族師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民族團結教育已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內化為中華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注入到中華文化的血脈,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站在這樣的高度去認識民族團結教育,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不僅是重大的現(xiàn)實實踐,而且是歷史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