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多措并舉 讓教育扶貧“開花結果”


京源學校蓮石湖分校與寧城縣必斯營子總校開展學生手拉手活動京源學校蓮石湖分校與寧城縣必斯營子總校開展學生手拉手活動

順平縣副縣長到我區(qū)開展京冀職業(yè)學校結對工作順平縣副縣長到我區(qū)開展京冀職業(yè)學校結對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fā)工作時指出:“把貧困地區(qū)孩子培養(yǎng)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別是要注重山區(qū)貧困地區(qū)下一代的成長”。根據國家、北京市及石景山區(qū)精準扶貧和對口協(xié)作的工作要求,石景山區(qū)教委重點對內蒙古自治區(qū)寧城縣(以下簡稱寧城)、呼倫貝爾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下簡稱莫旗)、河北省順平縣(以下簡稱順平)、青海省稱多縣(以下簡稱稱多)與湖北省竹山縣(以下簡稱竹山)進行教育幫扶與智力支持。

一、 精準摸底, 因需制策。

為精準幫扶與科學制定幫扶方案,石景山區(qū)教委積極與對口地區(qū)洽商, 認真傾聽對方需求, 經過多次溝通, 結合實際情況, 確定了教育幫扶內容項目及具體實施方案。2018年, 石景山區(qū)教委從送教下鄉(xiāng)、 教師來區(qū)培訓、 學校結對與學生手拉手、 選派教師支教、 捐贈資金物品等方面、 34個具體項目深入開展教育幫扶工作。

二、 建立機制, 加強領導。

本著深度挖掘自身潛力, 創(chuàng)新幫扶方式原則, 石景山區(qū)教委成立了教委扶貧協(xié)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小組。一方面, 通過2018年精準扶貧和對口協(xié)作工作方案、 任務分工表明確了主管領導與責任科室, 形成了有效的溝通機制。另一方面, 積極與對口地區(qū)進行深入溝通與對接, 簽訂教育幫扶和交流合作框架協(xié)議。全年, 石景山區(qū)教委領導赴對口地區(qū)調研對接4次, 雙方互訪對接12次,推進幫扶工作有效開展。

三、 多措并舉, 深入推進。

精準摸底是基礎, 精準施策是關鍵。石景山區(qū)教委本著 “精準扶貧、 有效脫貧” 目標, 依托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 石景山區(qū)各學校力量, 在教育脫貧上下大力氣, 讓教育扶貧工作開花結果, 取得實效。

送教下鄉(xiāng)是重點內容。石景山區(qū)教委認真選派教育骨干開展送教下鄉(xiāng)活動, 主要通過以示范課、 校本研修、 講座等多種方式與對口地區(qū)教師進行專業(yè)課程互動與交流。2018全年, 完成18名教師送教工作, 其中莫旗5人、 寧城3人、 順平 2 人、 稱多 8 人, 受培訓人數近 2000人。

2018年10月8日-13日, 石景山區(qū)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帶隊一行8人, 奔赴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開展送教工作。在缺氧、 頭暈、 嘔吐、 夜不能寐等各種情況下, 教師們仍然走訪了稱多縣民族完全中學、 稱多縣完全小學、 尕朵鄉(xiāng)中心寄校等十多所中小學幼兒園, 并堅持完成了講座、 公開課、 入校指導等任務。

承接教師來區(qū)培訓是主要抓手。承接五個對口地區(qū)教師來我區(qū)研修學習的培訓工作, 主要通過報告講座、 交流研討、 案例分析、 跟崗實踐、 現場觀摩等方式開展。全年, 完成113名教師來區(qū)學習的培訓工作, 其中, 竹山48人、 順平18人、 寧城13人、 莫旗21人、 稱多13人。

此外, 來自河北、 內蒙、 寧夏的干部及教師共計65人, 到我區(qū)20所中小學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跟崗研修。其中, 5月份, 來區(qū)學習干部25人、 教師5人; 10月份, 來區(qū)學習干部17人、 教師18人。

2018年10月22日, 為期兩周的莫旗小學業(yè)務校長高級研修班在石景山開班。學習采取集中學習與分組跟崗實踐相結合方式進行, 安排了新時代教育思想解讀、 課程管理、 教學質量提高、 課堂教學的觀察與評價等九個專題。學習期間, 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與石景山區(qū)幾所中小學無償開放各類教學資源,組織學員學習了解了實驗小學的揚長教育、 外語實驗小學的 “傳送帶”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教科院附屬學?;趯W生實際獲得的教學設計、 北方工業(yè)大學附屬學校利用班級成長紀念冊的養(yǎng)成教育等各項活動。

開展學校結對、 學生手拉手是有效途徑。2018年, 我區(qū)學校與對口地區(qū)完成38所學校結對任務, 并簽訂了幫扶協(xié)議。重點在教育科研、 課程建設、 教育評價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與合作, 促進對口地區(qū)教育發(fā)展。為創(chuàng)新幫扶形式,我區(qū)探索通過遠程授課、 網絡課程診斷、 寄送授課光盤等方式高效開展教育幫扶, 重點對結對學校的教師進行教學研討與交流。此外, 通過少先隊、 團隊活動, 激發(fā)學生幫扶熱情, 開展 “一本書、 一封信” 等手拉手活動, 實現 “愛心傳遞、 知識共享” , 也讓石景山區(qū)與對口地區(qū)學生加強交流、 增進感情, 成為好朋友。

北京市京源學校蓮石湖分校采用了 “互聯網+線上研修” 的方式, 對結對學校開展幫扶工作?;趯嶋H教學情況, 蓮石湖分校的老師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結對校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一一回復。此次 “互聯網+” 的形式, 為教師的交流和發(fā)展搭建了有效的平臺,兩校老師也在分享與交流中獲得了新的友誼。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蘋果園中學分校通過建立干部掛職制度、 專題報告、 經驗交流會等形式, 在辦學思想、 管理理論和管理策略等方面給予結對校支持, 幫助提高管理水平, 逐步形成管理制度化、 規(guī)范化。安排優(yōu)秀教師擔任指導老師, 并鼓勵優(yōu)秀教師與結對校 “一對一” 結對幫扶, 建立微信群組, 通過 “隔空對話” 形式, 打破時空限制, 隨時隨地與結對校教師分享先進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 提高業(yè)務水平。蘋中 “生物公司” 的同學, 為結對校學生制作自主研發(fā) “可以吃” 的純天然的潤唇膏和護手霜, 希望能在寒冷的冬天滋潤小伙伴們的雙唇, 溫暖小伙伴們的雙手。

北京市黃莊職業(yè)高中與莫旗、 寧城、 順平、 稱多四個對口地區(qū)學校進行結對, 攜手共同探索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 雙方在教育教學、 專業(yè)設置、 課程設置等方面開展了深入交流, 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達到了互利共贏。例如2018年, 黃莊職高接待了寧城職教中心校的9位教師組成的交流團, 并就動漫游戲與制作、 旅游與服務管理、 信息安全等專業(yè)進行了對接。順平職業(yè)教育中心校18名教師生到黃莊職高進行了為期三周的教師專業(yè)建設研討、 學生“京式旗袍” 非遺工作坊體驗等課程內容的學習。

選派教師進行支教是必要載體。石景山區(qū)教委選派了23名教師赴對口地區(qū)開展支教工作。其中, 順平2人、 寧城1人、 莫旗1人各支教一年; 寧城1人支教半年; 莫旗6人、 順平9人、 寧城3人各支教一個月。

此外, 完成9名教師赴新疆和田 (2年) 、 1名教師赴青海玉樹 (1年) 、 2名教師赴西藏拉薩 (2年) 的教師選派工作。

2018年10月, 石景山區(qū)教研員張菁老師來到順平縣二中開展支教工作。因為條件有限, 張老師只能在宿舍對學校教師進行幫助與指導, 并與教師們確定了聽評課、 課堂展示、 案例分析、 命題指導等多種研修活動幫扶形式。當教師們想聽張老師上示范課的時候, 她都會爽快答應道: “那行, 你們需要, 我就上! ”與此同時, 張老師課上循循善誘, 課間也會和學生們在一起交流, 幫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們都興奮地說: “張老師真溫柔, 聽她講課真好, 知道了閱讀的絕招! ” 當地教師也稱贊說: “張老師讓我們覺得專家就在我們身邊, 不是遙不可及、 高不可攀的。 ”

2018年11月, 北京教育學院教育分院英語研修員、 北京市特級教師蔡吉老師赴寧城開展支教工作。通過聽評課、上示范課、 大型講座等方式開展。蔡老師用自己的課向寧城教師詮釋 “如何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不同目標與任務設置? ” 等問題, 利用鮮活的教學實例交流“大班制環(huán)境下的教學活動與師生關系構建” 等話題。在不同學校, 蔡老師的課都能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師生互動自然頻繁, 課堂氣氛熱烈而又和諧。每次示范課結束, 學生依然欲罷不能, 依依不舍, 遲遲不愿離開。蔡老師的支教活動在寧城教師中引起強烈反響。不少教師反應無論是聽蔡老師的聽課講評、 課堂示范, 還是講座, 都能打動人心, 受益匪淺。寧城教育指導中心英語教研員、 知名作家韓世玉老師這樣評價此次的支教活動: 蔡老師的評課能直入病灶, 三言兩語便讓教師醍醐灌頂; 上示范課時, 蔡老師如神附體, 令學生沉迷忘我, 課堂自然天成; 蔡老師的講座能上天能入地, 話題實在而又前沿, 妙語如珠而又發(fā)人深省, 處處顯示教育智慧, 這次支教活動已經給寧城教育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捐贈資金物品是重要保障。石景山區(qū)教委根據對口地區(qū)幫扶需求與協(xié)定內容, 積極落實扶貧協(xié)作與支援合作工作。一是為四個對口地區(qū)撥付教育精準助學資金, 重點解決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學習及生活費用短缺問題。已完成對寧城, 順平、 莫旗、 稱多助學金撥付工作。對6235名貧困學生進行了精準幫扶, 其中, 寧城997人、 莫旗1839人、 順平2534人、 稱多865人。二是石景山區(qū)教委主要領導隨區(qū)領導到對口地區(qū)開展幫扶活動并捐贈了物品, 其中: 對寧城縣學校捐贈書籍資料1000冊, 對順平縣學校捐贈書籍630冊, 對莫旗學校捐贈書包1114個, 對稱多學校捐贈羽絨馬甲 500 件(2017年) , 為稱多尕朵鄉(xiāng)捐贈圖書1275冊并建立了 “愛心書屋” 。三是根據稱多縣需求, 為該地區(qū)54名支教教師撥付地方補貼專項資金用于解決師資緊缺問題。四是根據莫旗需求, 為該地區(qū)援建尼爾基第四小學塑膠跑道及附屬配套設施項目。

扶貧先扶志, 扶貧必扶智, 教育幫扶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在未來的教育幫扶工作中, 石景山區(qū)教委將加大幫扶力度, 豐富幫扶方式, 努力探索最合適、最高效的幫扶措施, 將石景山區(qū)教育改革最先進、 最前沿的教育理念輸送到師生們的心田, 為教育公平發(fā)展添磚加瓦,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