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我校招了第一批本科生,我是第一任采煤教研室主任,后任副系主任、副院長、院長。退休之后,又參加了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工作,任校內專家組組長。2017年參加了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全過程,現任校副總督學。40年來,見證了學校發(fā)展變化,與改革開放同行,與黑龍江科技大學同行。
我談三點內容:
一、40年來學校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
一是1978年至2001年,學校是以工科為主的單科性院校,搬遷哈爾濱之后,學校高速發(fā)展,變?yōu)槎嗫菩源髮W。二是辦學層次獲得了提升。2003年獲得了碩士學位授予權,有一個博士人才培養(yǎng)項目,一個博士后流動站。三是本科在校生:1978年為215人,2018年達到21636人,增長了 100倍。四是專任教師:1978年為140人左右,2018年為1192人,是1978年的8.5倍。五是專業(yè)數:1978為6個專業(yè),2018年達到57個專業(yè),其中10個省重點專業(yè),4個國家特色專業(yè)。六是教學設備總值:1978年不到5000萬,2018達到1.72億元。七是教學行政用房:1978年為1.6萬平方米,2018年達到28萬平方米。八是學校主體搬遷到哈爾濱,辦學條件、辦學實力、辦學水平等有了顯著變化,實現了幾代科大人的夢想。這是40年來改革開放的結果。
二、始終抓住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這一永恒主題。
黑龍江礦業(yè)學院當時是一所規(guī)模較小的本科院校,地處邊疆,氣候高寒、交通不便、信息不靈,增加了辦學困難。但也正是在這種特殊條件下,造就了科院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不甘人后的精神,為煤炭事業(yè)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
?。ㄒ唬嵤┪屙椄母?、實施等級工考核制度,實習變實干。1978至2000年,在機類和電類專業(yè)實施了等級工考核制。到1994年有1145名學生獲得等級工證書。通過這項改革,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想作風,增強了勞動觀念。學生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大大增加。
2、探索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實施了“3.5+3個0.5”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選礦專業(yè)實施,走出一條廠校結合培養(yǎng)人才之路,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大大增強,實現了畢業(yè)與工作的無縫對接。
3、教學方法改革有突破。我校胥長辰老師在國內首創(chuàng)并使用了 “學導式教學法”。在校內和國內一些高校得到推廣,它的核心是“學為主體、導為主線”,克服了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的弊端,得到了國內教育專家、廈門大學潘懋元教授的認可,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4、在 《大學物理》課實施了 “4小”活動,充分發(fā)揮了物理演示實驗室的作用。大學生對 “小報告” “小論文” “小發(fā)明” “小制作”很感興趣,學生積極參加,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物理演示實驗室的建設在當時來講水平很高,得到時任黑龍江省教委主任董浩的好評,并在全省推廣。
5、實施了 “目標導向、系統(tǒng)管理、網絡檢查、綜合測評、一評五掛”的大學生德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學生工作模式。大學生政治素質明顯提高,大學生要求入黨率達到99.9%。學風建設落到了實處,勤工助學和大學生科技活動蓬勃開展。
?。ǘ?學校建設方面1、教師隊伍建設。1978年學校由中專一躍變?yōu)楸究疲處煍盗抠|量差距很大,有大學任教經驗的教師不足20人,真是一個 “難”字當頭。當時學校提出的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措施:一是分配來的優(yōu)秀大學生充實到教師隊伍。由阜新礦業(yè)學院、中國礦業(yè)大學、還有很多省內和省外學校畢業(yè)生分配到學校,壯大教師隊伍,絕大部分成為學校骨干教師。二是選留本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加入到教師隊伍。78、79、80等年級優(yōu)秀畢業(yè)生留到本校任教,目前這些老師已經成為學校的中堅力量。三是從企事業(yè)單位調入工程師充實教師隊伍。特別是地質、土建、機械專業(yè)很多教師都是從企事業(yè)單位調入的。四是加大培養(yǎng)力度。送骨干教師去中國礦大研究生部培養(yǎng);派年輕教師分期分批到學校小恒山煤礦基地鍛煉;選本校優(yōu)秀大學生送哈工大借讀。五是實施 “雙百”方針,即投入100萬培養(yǎng)一百名碩士和博士學生,大多為委培方式。
2、走出一條自力更生建實驗室之路。自制儀器設備。劉春生老師帶頭自行設計、自行裝備起了水平很高的 “液壓試驗臺”,在教學、科研、服務方面都發(fā)揮了很大作用。材力實驗室不少測試裝置都是自己設計和裝配的。機械測試實驗室大部分是由梁榮鄂老師自行設計組裝的。物理演示實驗室的一些儀器是由老師和學生制作的。原理零件展示室完全是由教師設計和搜集廠礦零件,有的是破損件建成的。從廠礦調入設備。在煤炭部和原東煤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經多方努力調入了采煤機、支撐掩護式液壓支架等設備,充實了采煤機和支架實驗室。
3、辦學特色鮮明。多年來經過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即 “計算機應用能力強、工程實踐能力強,德育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效果好”。這一特色得到評估專家組的認可,由于 “計算機應用能力強”比較突出,所以單列出來。學校對計算機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實施了 “三進”,形成了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強的特色。 “一進課堂”:適當提高時數和上機時數,加大在實驗室上課的比例,實現四年計算機不斷線。 “二進宿舍”:1994年學校首創(chuàng)了將計算機引入宿舍,達到每6人一臺計算機,1999年又建成了宿舍局域網。 “三進家庭”:為了提高教師的計算機能力,學校為每位教師資助3000元,實現了教師家中一人一臺計算機,也大大提高了指導學生的能力。1997年全國工科院校合格評價,專家組帶題考查,我校大學生平均得分近80分,當時被評院校平均得分為40分左右,我校收到專家組的好評并認可這一特色。
經過多年的努力,加強教學基本建設,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yǎng)質量明顯提高。學生計算機二級統(tǒng)考,1995、1996年名列黑龍江省高校第二名,英語四級通過率92級達到64.5%;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制作大賽,獲黑龍江賽區(qū)一等獎,獲全國參賽獎;1996年第一次參加數學建模競賽,參賽3個隊,分獲黑龍江賽區(qū)一、二、三等獎;1996年黑龍江省高校英語競賽獲團體第四名。1996年煤炭部所屬10所工科高校,對高數、物理、理論力學三門課進行統(tǒng)測,我校分獲第三、四、五名,綜合排名第四的好成績,引起了轟動,當時我校與湘潭礦院、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學院同屬 “第三世界”,超過了 “第一世界”院校。
由于學校取得上述成績,我代表學校在天津會議上介紹了本科辦學和評建經驗,我校成為黑龍江省本科高校辦學的典型。1998年在我校召開了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現場會,各高校教學校長和教務處長參加,我代表學校在會上介紹了經驗。
三、抓評估、促發(fā)展、促改革、上水平,走出一條成功之路。
40年來,我校經歷四次大型評估,都對學校的發(fā)展轉型起了極大的作用。
1、1985年,國家開展辦學水平評估。全國試點共計8所院校,我校為其中一所。另外我校的機械專業(yè)、物理測試也進行了評估,是試點院校中任務最重、項目最多的,獲得國家教委的獎勵。
2、1997年,全國開展工科院校合格評價。在辦學條件、辦學質量、辦學水平、辦學評價上,上了一個大臺階,形成了鮮明辦學特色。
3、2007年,開展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最后獲得了優(yōu)秀,在合格基礎上又上了臺階,形成了 “自強不息,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為煤炭行業(yè)培養(yǎng)人才”和堅持 “大德育、大工程、大實踐”的教育理念以及培養(yǎng)“思想道德素質高、工程實踐能力強”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
4、2017年,開展審核評估。獲得專家組一致好評,在原有特色基礎上又形成了學校特色項目,即礦業(yè)專業(yè)群對接產業(yè)鏈校企協(xié)同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2018年專業(yè)認證有了新突破。
40年來,黑龍江科技大學在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前行,辦學條件、辦學質量、辦學實力、辦學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祝愿學校早日獲得博士授予權,抓住當前大好時機、抓好本科教育,以本為本,實現四個回歸。相信學校會越辦越好,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