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院人的英語學習之路
聽說
聽力對于英語學習來說,是一項既基本又重要的能力。北外英語學院關于聽力的專門訓練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兩年。老師每周在課堂上教授精聽、泛聽的方法,推薦聽力材料和聽力網(wǎng)站,下課同學們自己進行每天一小時的聽力訓練,并于每月月末提交聽力訓練記錄。到了大三年級,同學們理解一般的聽力材料已經(jīng)不是問題,而這個時候聽力和口譯就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老師們會找來帶有非英語國家口音的英語材料或是帶有干擾音的英語材料來進一步鍛煉同學們的適應能力和聽力。
語音和口語一直都是北外學生的優(yōu)勢。語音課開設于大一上學期,老師們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對學生進行訓練,先讓同學們客觀地認識到自身的語音問題,然后有針對性的逐項訓練———例如在 〖w〗、〖v〗 音的區(qū)分上,老師就會要求同學們重復朗讀“wavy”這個單詞。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同學們基本能掌握正確的發(fā)音方法。
議會制辯論作為一種可以同時鍛煉思考能力和聽說能力的形式被英語學院的外教引入中國,并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廣。大二開始開設辯論課,從一開始的課堂辯論,到后來的議會制辯論,同學們做演講的能力逐漸增強,從兩三分鐘演講逐漸鍛煉到可以做足七分鐘的演講。辯論課極大地鍛煉了同學們做研究調(diào)查、理清思路以及口語表達和臨場反應的能力。北外英院辯論隊的同學更是在國內(nèi)國際的各項辯論賽中取得不凡的成績。
讀寫
所謂“讀”是指閱讀能力。在北外英語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中,精讀、泛讀、報刊選讀等課程都是針對同學們的閱讀能力而開設。
其中,精讀課旨在教會大家細細品味文章,在大一大二兩年開設。每周六課時。六課時中,前三課時處理課文,包括課文背景知識介紹,對課文內(nèi)容和主題的理解,風格和寫作手法的賞析,以及重要語言語法現(xiàn)象的精講;第四課時是集中的口語練習,包括復述、討論、辯論、戲劇表演等等;最后兩課時處理練習,其中包括半個小時的單元測驗。泛讀課鍛煉同學們多讀書、快讀書的能力。每學期,同學們需要讀4本左右老師規(guī)定的書目,并在課堂上討論與指定書目相關的問題。除此之外,還需要讀一至兩本自己喜愛的書,并寫出讀書報告與同學們分享。報刊選讀課上,通過讀老師精心挑選的外國新聞,同學們更是開闊了眼界,學會了辯證地讀文章、看問題。
然而,僅僅會讀并不是目的,能夠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才是更高的目標。在入學后的最初三個學期,同學們要學習如何寫作記敘文、議論文,以及在寫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與技巧。每周,同學們都要利用本周所教授的寫作技巧寫一篇作文,并由同班同學進行評價批改,然后上交給老師。對于每篇作文,老師批改的字數(shù)并不比作文本身少。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同學們的寫作能力從入學時只能寫一兩百字的敘事小文開始,到了大三具備用一兩千字討論學術問題的水平。
翻譯
北外英語學院還有一個年輕的系———翻譯系。要想成為一個好的英語翻譯,不僅僅要精通英語,更要精通自己的母語———漢語。因而,在翻譯系的課程設置中,又有了漢語語言學、國學經(jīng)典選讀、國粹翻譯等課程。翻譯要做到十全十美是非常困難的。以國粹翻譯為例,從選材、初譯、小組討論,到定稿,再到審閱其他小組文本,形成終稿,每一篇翻譯都要經(jīng)過十數(shù)道工序,短短三四百字的中文稿件,常常要花去同學們數(shù)十個小時的時間??谧g也需要極大地毅力和恒心,每天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自我訓練和每周幾小時的小組訓練,以及老師上課所做的強化訓練,都對同學們毅力和恒心是一種挑戰(zhàn)。然而,梅花香自苦寒來,大家的汗水換來的是明顯的進步。
思考
隨著英語在解決國際問題的過程中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也成為了學習英語中不可忽視的一點。北外學生常常會被社會認為語言能力強,但缺乏思考能力。為了改善這一點,英語學院從上至下都開始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深度,從而減少一部分“技能課”,增設了如解讀英語國家、跨文化交際、媒體與國際關系、西方思想經(jīng)典導讀等“內(nèi)容課”。在學院的大力培養(yǎng)下,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思想水平有了顯著地提高,初步在國際性論壇和國際大型比賽中嶄露頭角。
總之,除了優(yōu)秀的師資、科學的課程設置外,個人的態(tài)度和付出還是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條件。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