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進入地鐵時代">
電子報
電子報

歷時4年多建設 首個以學校全稱命名
湖北大學進入地鐵時代






圖片 記者團 甘夢婷 劉淑儀


  打卡,完畢……10月1日,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6級學科教學(生物)專業(yè)的研究生江祚麒朋友圈里,4張武漢軌道交通7號線的圖片引來不少人點贊。
  就在他發(fā)朋友圈的前20分鐘,武漢軌道交通7號線開始試運營,經(jīng)歷了4年多圍擋堵門、停水停電等不便之后,湖大人終于等到了地鐵開通。作為一所雄踞武漢市城區(qū)內(nèi)環(huán)的高校,湖北大學的區(qū)位優(yōu)勢在地鐵開通后再一次得到提升。正因如此,地鐵七號線從規(guī)劃建設起就頗受矚目。
開通前1小時 站口已有10余人等候
根據(jù)武漢地鐵集團發(fā)布的消息,地鐵7號線一期于10月1日上午9點試運營。
  當天早上8點,湖北大學站的D、E進站口大門開啟,車站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開通前最后的準備工作。雖然還不能進站,但門口已經(jīng)聚集數(shù)十名前來見證地鐵開通的乘客。
  8點50分左右,站口保安得到指令,開始放行。百余名乘客從4個進站口魚貫而入。
  江祚麒本科就讀于湖北工業(yè)大學,地鐵7號線串起了自己就讀的兩所學校。得知開通的消息,江祚麒早就盤算著要當“第一”。為了搶到第一個進站的位置,他放棄乘坐電梯,直接采用樓梯跑步進站,安檢、刷卡,一氣呵成,如愿以償成為地鐵運營后湖北大學站迎來的第一位乘客。在他身后,許多等待已久的湖大師生也依次進站,體驗地鐵七號線的頭班車。
  站廳內(nèi),校志協(xié)10名學生志愿者分布在站口、售票機、安檢和刷卡口,為乘客提供問詢和引導服務。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志愿者陳凱歌介紹,當天在三陽路站還有另外10名湖大志愿者在為乘客提供幫助。開通前,20名湖大志愿者接受了地鐵集團方面的培訓,詳細了解了地鐵運營線路、運營時間、換乘情況和所站崗位工作可能遇到乘客發(fā)生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認真學習了地鐵志愿者工作守則以及工作禮貌用語。
  8點55分,在響亮的語音播報聲中,雙向兩個站臺的第一列“鳳凰橙”列車穩(wěn)穩(wěn)靠站、開門,乘客們排隊進入整潔的車廂內(nèi)。
  9點整,地鐵門關閉,列車緩緩駛出站臺。車廂內(nèi),志愿者專門發(fā)放了免費的報紙,供大家閱讀。
  9點20分,江祚麒就到了達湖工大站,這讓他頗感意外。“湖工大地處南湖,以前回母校都要一個多小時,還經(jīng)常遇到堵車?!苯聍枵f。
“換乘王”助湖大人擴展出行半徑
根據(jù)規(guī)劃,7號線分三期完成,起于黃陂廣場,止于江夏的青龍山地鐵小鎮(zhèn),共設站37座,全長約88公里。目前開通的第一期,全部為地下線,共設站19座,北起園博園北站,穿越長江止于野芷湖站,途徑武漢市的東西湖區(qū)、硚口區(qū)、江漢區(qū)、江岸區(qū)、武昌區(qū)和洪山區(qū),線路全長30.85公里。7號線一期工程總投資達321億余元,是武漢投資最高的市政交通項目,也是武漢首條8A編組地鐵。
  7號線一期列車選用A型 “鳳凰橙”列車,車輛最高時速可達100公里每小時,是武漢目前最快的地鐵列車。該列車可實現(xiàn)無人駕駛,但是目前仍然采用每列車輛配備一名駕駛員,選用自動駕駛模式行駛。
  地鐵7號線的穿江隧道,采用公鐵合一的方式建設。隧道內(nèi),下面走地鐵,上面走汽車,是整個工程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施工點。根據(jù)設計方案,地鐵7號線一期越江隧道直徑達15.2米,是地鐵2號線隧道直徑的兩倍多,是世界上首條公鐵合建隧道,也是國內(nèi)直徑最大的江底隧道。正因如此,原本計劃于2017年底開通的地鐵,不得不延期10個月。
  在7號線的19個站中,共有7個藝術站臺。在湖北大學站,目前共設置了4個出站口,A口位于學校四號樓對面,B口位于航海職業(yè)技術學院校門口,E口、D口位于學校正門和西門。
  因為可以換乘當前武漢開通的所有地鐵線路,7號線被稱為“換乘之王”,湖大人出行可以地鐵走遍武漢三鎮(zhèn)。根據(jù)記者實地探訪,7號線27分鐘到園博園,10分鐘到武昌火車站,21分鐘到野芷湖,從漢口北端到江夏野芷湖全程不超過50分鐘。
  這樣的便利,讓教育學院教授楊兵深感激動。家住漢口常青花園的他以前最快捷的上班方式是開車,每天的交通擁堵讓他苦不堪言。 7號線開通后,楊兵決定重新規(guī)劃出行方案,轉乘地鐵上下班,轉乘一次,40分鐘就能準時到達學校,再也不用擔心堵車。除了便捷,地鐵出行讓他每個月還能節(jié)省千元汽油費和路橋費。
  楊兵說,隨著地鐵的開通,湖大人出行的交通便利程度又提升一個檔次。學校東西兩向,兩條長江大橋和兩條過江隧道直通漢陽和漢口的江漢路,公交車6站路到達司門口,步行就能抵達徐東商圈,晚上遛彎都能遛到楚河漢街,如今,到街道口、光谷商圈也都有了地鐵直達。除此以外,武漢三大火車站、機場,都能通過地鐵快速抵達。
曾經(jīng)歷停水停電陣痛 如今瀟灑走江城
2013年12月28日,武漢軌道交通7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開工,直到2018年10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整個修建過程歷時近五年。2014年7月,湖北大學站開建,周邊開始拆遷。
  作為本科和研究生都在湖大就讀的學生,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2017級法學專業(yè)研究生介若楠見證了地鐵從無到有的全過程,也見證了湖大校門口的變遷。
  在地鐵開建之前,學校西門有一條人行天橋,串起了湖北大學與學院路。彼時,學院路是湖大學子們的美食和購物天堂,類似于現(xiàn)在的后街和夜市?;瘜W化工學院2013級應用化學專業(yè)校友徐瀟說,以前的西街是他和同學們每天光顧的地方?!澳抢镉幸患姨貏e有名的水餃店,湖大人差不多都光顧過。”徐瀟回憶。
  為了修建地鐵,湖北大學天橋成了首先被拆掉的地標建筑,學院路也經(jīng)過了翻新整修,4號教學樓前的大片杉樹林也被移走。此后的幾年中,學校門口被工地圍擋包圍,公交站四易其址,堵車成了常事。因為地鐵施工,停水停電也成了常事。介若楠說,學校因此被很多學生戲稱為“湖北停水停電大學”。
  盡管畢業(yè)時沒有趕上地鐵開通,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2014級通信工程專業(yè)的吳峰卻參與了7號線的建設。畢業(yè)后他進入中鐵建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工作,負責地鐵機房設備的安裝和調(diào)試工作?!俺丝蛡兡茉诘罔F上打電話、發(fā)短信,都與我們的工作有關?!眳欠逭f,能親自參與到7號線的建設,他感覺很自豪。
20名湖大學子組團體驗地鐵7號線
本報訊(記者團 馮夢潔)“地鐵7號線的‘鳳凰橙’太漂亮了!”
  “回校本部更方便了。”9月27日,武漢地鐵開通在即,團武漢市委、武漢地鐵集團團委、武漢園發(fā)公司團委共同主辦大學生試乘地鐵7號線、免費參觀武漢自然博物館活動。來自湖北大學、湖北工業(yè)大學等高校的80多名大學生應邀提前試乘,湖北大學商學院共有20名學生在該院團委副書記張麗娜的帶領下參與了體驗活動。
  26日,團市委微信公眾號“青春武漢”發(fā)出招募令,邀請武漢地區(qū)高校大學生一同試乘地鐵7號線,并免費參觀園博園內(nèi)的武漢自然博物館,吸引了大學生踴躍報名。
  地鐵7號線經(jīng)過湖北工業(yè)大學、湖北大學等高校,又穿越巡司河、曇華林等文化片區(qū),在設計上,具有濃郁的歷史人文風情。學生們在參觀了螃蟹岬、園博園等站后,顯得十分激動,“這些站臺的設計不僅有地域特色,也很有文化品味,整條線的‘鳳凰橙’色調(diào)充滿了青春活力”。
  湖北大學研一新生張明輝特意穿上漢服來參加活動,在人群中十分打眼。張明輝是黃岡人,4年的大學生活,讓她看到了武漢的巨大變化,也慢慢體會到這個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她說:“7號線的螃蟹岬站,有黃鶴樓、國立武漢大學老牌坊等武漢元素,園博園站的文化墻上,還用藝術手法記錄了園博園從一個垃圾填埋場變成美麗園林的歷程。我越來越喜歡武漢了?!?br>湖小貝團隊6下地鐵站 地鐵推文屢成爆款
本報訊(記者團 邵壯)地鐵7號線的建設牽動著湖大人的心,地鐵建設的四年多時間里,為了滿足廣大師生對地鐵建設進度的信息需求,湖北大學記者團新媒體團隊持續(xù)關注,先后6次進入到湖北大學地鐵站拍攝采訪,獲取第一手信息在學校新媒體平臺發(fā)布,大多都成爆款推文。
  從2017年開始,湖北大學官方微信先后圍繞地鐵站雛形初具、內(nèi)部裝修、公交站配套、開通時間、試運行、開通盛況等主題,多達20人次的報道團隊共拍攝了五百多張圖片,及時推出9條精美圖文。截止發(fā)稿時,共計獲得135240次點擊、7325次點贊,篇均點擊量和點贊量分別超過1.5萬次、810次,創(chuàng)造了同一選題發(fā)布次數(shù)最多、影響力最大的記錄。
  地鐵開通前夕,團隊與武漢地鐵集團聯(lián)系,提前進入地鐵站探訪。開通當天,記者團派出6人報道團隊,登上首趟從湖大站發(fā)出的地鐵,進行體驗采訪。新媒體平臺同步發(fā)布地鐵七號線開通的現(xiàn)場圖文,贏得了廣大粉絲的好評。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