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部知名青年學者來校區(qū)講學交流
本報訊7月5日至6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電氣學院副院長霍炬教授,哈工大交通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大為教授,哈工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吳威威副教授來到威海校區(qū),與相關學科教師座談,為校區(qū)青年教師作報告,交流教育教學心得。
7月5日下午,在大學生活動中心多功能廳,霍炬以《精心設計,讓每一堂課都精彩》為題,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教學心得?;艟?000年留校任教,目前已從事電路教學17年,近八年學生評教全部A+。2012年以黑龍江省理工組第一名的成績參加首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獲工科二等獎。2013年通過學校教學拔尖人才評選,聘為教授,2014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2016年獲哈工大第二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稱號,2017年、2018年連續(xù)兩年獲哈工大“金牌教師”榮譽稱號。他在報告中結合專家督導和學生評教的結果得出了對教師和授課的要求,從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把握課堂、歸納總結、有效溝通等方面闡釋了整個教學過程應該如何做。他還就如何提高出勤,怎樣有效提問、如何應對濫用手機以及怎樣布置作業(yè)等現在常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做法,與大家交流了如何平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怎樣調動課堂氛圍等青年教師經常遇到的問題。
王大為2003年從清華大學畢業(yè)后曾在德國學習工作多年,2017年放棄德國錫根大學教授職務來到哈工大交通學院,擔任功能性路面與綠色路面材料青年科學家工作室負責人,2016年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青年學者。王大為介紹了自己的海外求學經歷、曲折的回國路和自己的研究方向。他表示,哈工大“規(guī)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與他所感受到的德國的嚴謹非常般配,因此回國后他選擇哈工大作為自己事業(yè)發(fā)展的起點。國內當前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使得他的研究領域———功能性路面具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他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期待材料、機械、化工、力學等各學科領域的學者加盟。
7月6日上午,吳威威在功學樓202以《教育讓生命更美好》為主題為輔導員和青年教師作了一場關于思想教育的專題報告。吳威威是哈工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法學博士,政治學博士后,2017年被評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標兵。她從分析我國當前所處的時代入手,暢談了對不久前召開的新時代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四個回歸”的理解;結合自己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經驗,講述了如何使大學生真心喜愛、終生受益于我們的課;從教育的三個層次———接受知識、啟迪智慧、潤澤生命,啟發(fā)青年教師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貫徹回歸生命個體的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發(fā)出了 “讓我們的生命詩意地棲居在教育中”的號召。
據悉,為貫徹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進一步加強與本部的互聯互通,提高威海校區(qū)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校區(qū)工會與本部工會聯合在小學期舉辦了此次校本部知名學者威海行活動。來自各院系的近百名青年教師及輔導員參加了系列活動。(記者 張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