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研究生學風建設:“潤物細無聲”——石工學院“研究生班級學風建設大討論”系列座談會側記


  學風是學校的治學精神、治學態(tài)度和治學原則,是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和思想道德的集體表現(xiàn)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風貌。學風看起來是無形的,卻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一種風氣一旦形成,就會在無形中左右同學們的想法和做法。為進一步推進研究生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學術氛圍,11月中下旬,石工學院在研究生“文化論壇”中開展了研究生學風建設系列活動,組織了“班級學風建設大討論”、“暢談佳話,共鑄前程”學習經驗交流會、組建班級學風督查小組等活動。
  在油氣田開發(fā)工程專業(yè)研究生專場班級學風建設大討論系列座談會上,開發(fā)專業(yè)四個班的班干部及研究生代表圍繞班級學風建設展開大討論,對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實踐過程中的成功和失敗、經驗和教訓進行回顧、總結、分享和交流。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是一句俗語,但道理卻深刻。要想帶好一個班集體,班干部必須切實負起責任。學風建設和班級建設相輔相成,班干部帶頭作用起得好,真真切切地為班級做實事,班級互幫互助氛圍濃郁,學習氛圍自然也就好了;同樣,一個班的同學都積極向學,班級凝聚力自然會越來越強。
  班級建設以班委會(班委、團支部、黨支部)工作為基礎,班委會以執(zhí)行力為第一能力。班干部應當清楚地認識到班級決策應該由民主討論決定,班委會扮演組織者和執(zhí)行者的角色。班委會應細計劃,快行動;班級活動應趁“熱”打鐵,不拖沓。開學后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在班干部的帶領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開發(fā)研09四個班級逐步走上良性發(fā)展道路。上課出勤率和自習率均較高,參加各種學生組織的人數(shù)也較多,學校、學院各種文體活動參與度很高。
  班級成立之初,如何建立一支高效率工作的班干部隊伍應該是每一位研究生輔導員去觀察、去參與、去征求同學們意見的過程。因此,輔導員在研究生班級建設中的作用也很重要。研究生是一個自主性比本科生更強的群體,但恰恰是這種自主性以及導師、實驗室的劃分,使得研究生在校階段的學習以導師為核心,生活以寢室為單位,科研以實驗室為圈子。所以研究生班級建設所面臨的全新問題需要輔導員去思索、去管理、去指導班干部,去貼近同學、團結同學,這樣才能使班級建設卓有成效地開展。
針對如何通過開展同學們樂于參與的活動,使班級同學真正團結凝聚起來的問題,討論中大家形成了以下認識:1.可以采用寓教于樂的黨員活動、團員活動促進同學之間的感情,比如集體觀看當下優(yōu)秀的勵志電影等;2.結合班級特點,形成一系列積極向上、思想進步的班級品牌活動;3.班級建設除了靠班干部的引領,還需借助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班干部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才華的眼睛,盡量發(fā)揮班級成員的特長、優(yōu)勢來共同承辦班級活動;4.培養(yǎng)研究生班集體的集體歸屬感,做到大家畢業(yè)后仍然能夠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
嚴謹而又不失活躍的學術風氣,在研究生教育中以何種形式或者制度有效地實現(xiàn)至關重要。因為研究生學習的主要特點是自學,課后都需要研究生查找大量相關書籍、文獻來提升自己在專業(yè)方面的廣度和深度,所以,做研究、做學問更重要的是交流、討論的交互式學習。目前,已經有部分同學開始了“組團”學習專業(yè)課,大家一起上自習,遇到問題就相互討論。
  有些班干部提出要逐步使在寢室環(huán)境中相互督促學習、同一門課程的同學組團學習、小組討論式的學習成為常態(tài)。大家認為參加各種學術講座、聆聽各種學術報告會也是培養(yǎng)良好學風的好方法。
  此外,部分研究生現(xiàn)在確實出現(xiàn)了由于課程較難、自身活動較多、實驗室已經有科研項目或是還沒有完全適應研究生學習特點等方面原因所造成的疲憊情緒。對于此方面問題,大家認為首先要提高課堂上的效率,還要克服考研之后的松懈和懶散狀態(tài),積極和導師互動。導師不僅應當運用自己豐富的學術知識指導學生的科研方向,也應當運用自己多年的人生經歷來引導學生盡快尋找到自己正確的人生定位,真正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和“授人以漁”。
研究生會期望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展各種各樣的交流會,起到不僅鍛煉同學的能力,更能起到盤活班級、增強研究生凝聚力的作用。石工研究生會工作一直在摸索中前進,今后將深入研究生各個班級,征集班級意見,幫助各班級聯(lián)合舉辦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推動班級之間在學習、文化、生活、體育、藝術等方面廣泛的交流,真正意義上增進同學們的感情、增強同學們愛專業(yè)、愛行業(yè)的榮譽感。
  總之,要以樹立勤奮、嚴謹、求實、進取的良好學風為切入點,最終達到引導研究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掌握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紀律、提高學習質量的目的。
  文/肖坤 張百靈 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