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生活舒適區(qū)">
電子報
電子報

宅女變形記:
走出生活舒適區(qū)


  進入大學后,我渾渾噩噩地度過了一段時間,習慣于初高中時期除了學習什么都不用想的生活模式,步入大學得到支配自己生活的自由后,反而不知道要做什么了。就好像是一只剛從籠子里出來的鳥兒,身體自由了,心卻還在籠子里。每天癱在寢室看著這個舍友進進出出,忙著參與社團的活動;那個舍友沉迷舞蹈,一有時間就去舞團練基本功,晚上回來累得洗漱完就倒在床上睡了;剩下的作伴去博學樓自習或者去圖書館看書,只剩我一個人在寢室無所事事。時間久了,我漸漸地不滿足于寢室的一畝三分地,我厭煩于博學樓、方圓、宿舍樓這樣三點一線的生活,感覺這樣的大學生活很無聊??粗嵊衙刻烀Φ貌灰娵櫽?,我對籠子外面的事情產生了一點好奇,于是我試著走出籠子,踏出了第一步。
  在朋友的引薦下,我參加了勤工儉學計劃,順利成為校報編輯部的一名發(fā)報員。誠然,發(fā)報紙是一個枯燥的體力活,但對于我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刺激和挑戰(zhàn)。有了目標,便有了動力。有了行動,也就有了收獲。我走到師范樓附近,打探我負責發(fā)報的2號樓的具體位置。剛開始我還是有點生疏,大著膽子上前攔住一個穿著白色長裙、看起來很溫柔的女生,問道:“同學你好,請問你知道2號樓在哪嗎?”這個女生訕訕地說道:“不好意思,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在品味軒附近好像有個宿舍樓,不知道是不是2號樓 ?!痹谀吧瑢W的幫助下,我摸索到了位于品味軒南面的傳說中的北區(qū)2號樓。如果不是為了發(fā)報紙,我恐怕是大學四年都不會知道在3號樓和4號樓排成一排的西面還有一棟隱秘在角落的2號樓。
  我擠出晚上的時間,抱著報紙跑到其他宿舍樓里,和宿管阿姨說一聲后,抱著一摞報紙開始發(fā)。先是叩門,聽到里面的同學一聲“進———”之后,我便拉開門栓,走進去說道:“你好,大學校報?!狈畔聢蠹埡?,我就轉身關上門。很多時候,我都能收獲到一句暖心的感謝,這幾句話就像是分布在宿舍樓的小小加油站,讓我能夠更加精神飽滿地叩開下個寢室的門。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對報紙持有接納的態(tài)度,一次我剛進門,一個女生看著我手上的報紙就說:“拿走?!钡谝淮闻龅竭@種情況的時候,我一臉懵。雖然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不怎么習慣于看報紙,更熱衷從網絡上獲取信息。但是我送來的報紙,她們還是會留著的,無聊的時候翻一翻,或者留著搞值日,可這個女生直截了當的抗拒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粗覜]有反應,她就又補了一句:“謝謝,我們不要”,仿佛我手上的報紙是洪水猛獸,她連看都不想看到。我解釋道:“我只負責發(fā)報紙”,然后就放下報紙離開了,雖然這個女生可能會對我有意見,但我想就算她不喜歡報紙,不代表她的舍友不想看。
  發(fā)報紙的時候,最痛苦的不是到處跑的腿,而是重復著開門動作的手。每發(fā)完一部分報紙,我都會明顯地看到被報紙上的鉛字染黑的手指,發(fā)紅發(fā)酸。偶爾沒注意,就會被門栓夾到手,基本上都是在三號樓夾的,因為三號樓不僅有六層,還分南段和北段,發(fā)報紙能發(fā)到生無可戀。為了加快效率,我會縮短進開門的時間,再加上門很難開,一沒注意,手就會被夾到。就是那種被巨大的夾子夾到一小部分肉的痛感,很“酸爽”。每到這時,我都會想著,每個寢室的門外面有個報紙欄就好了。這樣既不會打擾到學生,也可以加快發(fā)報的工作效率。
  每次發(fā)完報紙后,循著月色,一個人慢慢經過有學生正熱火朝天練習滑板的農學院門口,回到寢室舍友會時不時調侃我終于有事做了,沒怎么看到我在寢室玩手機了。
  在進出各個學生宿舍發(fā)報紙的經歷中,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大學生豐富的校園生活的一角。有的學生在寢室做著作業(yè),就連我進門放報紙都沒有感覺到。有的學生在邊吃著炒米粉邊看著直播,享受著休閑時光。還有的學生在宿舍練習彈古箏或者吉他,整個宿舍也充滿著文藝氣息。各個寢室的裝飾也很有意思。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個寢室在墻壁上貼了統(tǒng)一的米黃色壁紙,壁紙上貼了她們的照片。地上也鋪上了毯子,鞋子統(tǒng)一放在門口附近的鞋架上。寢室也沒有什么異味,通風良好。我感覺她們有生活情趣,一定花了不少心思,住在這樣精致的寢室里,她們的生活品質應該挺高的。
  發(fā)報紙讓我接觸到了很多鮮活的人和事,有了新鮮的體驗,大學生活變得更為充實。對校報有了一定了解后,我慢慢萌發(fā)了對報紙的興趣。適逢編輯部招學生編輯,我決定再往前再走一步。我抓住這個學習的機會,投身于成為學生編輯的挑戰(zhàn)中。學習的道路總不是一帆風順的,從最基本的軟件操作到排出最終的版面,我磕磕絆絆地出了不少的差錯:不是忘了要在文本框里過一遍文章再排進方正飛騰,就是誤刪了圖片導致版面空缺。慶幸的是,在老師和師姐的悉心教導下,我不斷地吸取經驗教訓,一點點掌握了編輯的技能和一些小技巧,慢慢能排出一個成形的版面,我已經走上了學生編輯之路。編輯報紙少不了校對,在一遍遍地反復校對稿子的過程中,我也逐漸提高了閱讀能力與速度,擴充了不少現(xiàn)代漢語的知識,學習到了不少從事文字工作的實用經驗。在和其他學生編輯互相交流學習時,我還交上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進步。我們一起在群里面討論主題,互相幫忙約稿。
  在宣傳部工作的時候,我在文字中注意到石河子大學文化素質教育學校,很多學生稿件提到在這個“校中?!崩锩鎸W到了平時課堂里學習不到的知識。我再次往前邁了一步,拉上身邊的同學報了書法班,準備在周末接受筆墨的熏陶,補充一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
  經過一個學期的勤工儉學,我也得到了人生第一筆工資。寒假期間,我用自己賺的第一筆錢給母親置辦了一件過冬的黑色大衣??粗赣H的笑顏,我覺得在新的學期里,我得拿出更多的激情和努力挑戰(zhàn)自我了。
  現(xiàn)在回首,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完全走出了當初的那方小天地。開始,我僅僅是想往前走一小步,結果卻往前邁出了一大步。我驚訝于自己身上挖掘出來的可能性,對其他的新事物產生了更多的憧憬。
  很感謝當初的自己勇敢地跨出了走出舒適區(qū)的第一步,我才得以在這個平臺上發(fā)現(xiàn)自己,充實自己,展現(xiàn)自己。我反思自己,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剛開始根本就沒有在舒適區(qū)里面,只是站在原地,用固有的事情麻痹自己,制造出自己無所不能的假象而已。只有自己真的去做事情的時候,才會深刻體會到自己能力的有限。這和讀書是一樣的道理,讀的書越多,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知道的越少。與其故步自封,怨天尤人,不如自己積極主動走出“賴以生存”的小籠子,尋找合適的平臺一步步提高自己,不斷挑戰(zhàn)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