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做大學生學習的伙伴 成長的摯友———寫在“校報進宿舍”之際


  從本期開始,校報將走進每一個學生宿舍,與同學們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聯(lián)系、更加便捷的溝通。這是校報發(fā)行方式的一次改革,是新聞宣傳渠道的一次拓展延伸,也必將成為進一步做好學校新聞宣傳工作的一個新起點、新契機。
  《曲阜師大報》創(chuàng)刊于1957年,是學校黨委主管主辦的新聞宣傳和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創(chuàng)辦六十多年來,始終堅持“輿論引導、文化涵養(yǎng)、典型帶動、精神塑造”的辦報方針,記錄謳歌著學校的前進步伐,傳播塑造著曲園的良好形象,鼓舞匯聚著師生的奮斗熱情,成為展示辦學成就的重要窗口、廣大師生校友的精神家園和社會媒體報道學校工作的豐富資源。本次發(fā)行方式改革后,每期印量將達到近萬份,覆蓋千余名校友代表、全校師生員工、五十余家國家級省級重點媒體和二百多家兄弟高校。
  媒體的生命力在于內容,媒體的活力植根于讀者。校報進宿舍,變革的是發(fā)行方式,激發(fā)的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強化的是新聞輿論的各項職能。
  校報進宿舍是做好新形勢下思政工作的客觀要求。新形勢下的思政工作要求我們必須樹立“一盤棋”理念,構建“大思政”格局,實現(xiàn)全程全員全方位育人。校報與校園網(wǎng)、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共同構成了學校新聞宣傳工作體系,這個體系既是信息發(fā)布的平臺,也是思政育人的陣地。報紙傳遞的是信息,文字蘊含的是導向方向和思想的力量,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尤其是在信息繁雜的今天,在思想多元、文化多樣的高校,壯大主旋律、匯聚正能量、傳播好聲音,關乎一代代青年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讓大學生更加便捷的看到校報,了解學校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既是服務大學生的信息需求,也是開展思政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校報進宿舍是充分發(fā)揮辦報育人職能的重要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高舉旗幟、輿論引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等48字方針,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對高校校報而言,既具有社會媒體的屬性,還承擔著成風化人、辦報育人的獨特職能。從校報四個版面的功能定位來說,一版“要聞”突出權威性,報道學校的大事要事,用發(fā)展的成就鼓舞學生;二版“校園空間”突出貼近性,關注校園熱點、發(fā)掘楷模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引導學生;三版“學苑”突出思想性,崇尚學術爭鳴和理性思辨,用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學生;四版“文藝”突出審美性,囊括生活的“小確幸”和人生的“大情懷”,用充滿溫情的筆墨感染學生。一張報紙,一份擔當。校報是新聞輿論的陣地,是鮮活可感的校史,是文化育人的精神家園。她擔當?shù)氖橇⒌聵淙耸姑嘤氖菒坌s校的曲園情懷。
  校報進宿舍是做好新時代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契機。在2016年11月 24日,校報出版一千期之際,學校黨委書記戚萬學和校長張洪海在校報刊發(fā)特稿《在建設高水平大學偉大事業(yè)中再立新功》,對校報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對進一步做好學校新聞宣傳工作提出了四點要求:堅持正確導向,做事業(yè)發(fā)展的推動者;挖掘先進典型,做傳播正能量的排頭兵;創(chuàng)新理念方法,做服務師生的貼心人;傳承大學之道,做曲園精神的守望者。學校領導的期待和廣大師生的信賴,是巨大的鼓舞、前進的動力,更是我們繼續(xù)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遵循。本月中旬,重新調整優(yōu)化后的校報微信公眾號將煥新上線,從而形成從紙媒到網(wǎng)絡數(shù)字報、再到手機微信端的立體化傳播格局。
  我們將以校報進宿舍為契機,不斷加強各方面的建設,既要眼睛向上、仰望星空,又要筆頭向下,服務師生;既要紙上留痕、守望成長,又要筆下育人、靜待花開。讓這張報紙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成為大學生學習中的伙伴、成長路上的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