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松恨不千尺高
訪莫礪鋒、俞為民教授
5月6日,百家講壇《詩歌唐朝》系列主講人、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南京大學俞為民教授應邀為我院學生作了“永遠的蘇東坡”和“中國戲曲中的愛情描寫”兩場精彩報告,引起師生強烈反響。本報記者對兩位名師進行了專訪。
記者:當前很多大學生對安妮寶貝、郭敬明等青春作家書籍的喜愛程度,遠勝過古典文學,請問您是怎樣看待這種現象的?
莫教授:青春作家的年齡與大學生相近,內容上更容易接近大家的生活和心理,但是一個人的成長總是由年輕走向成熟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知識的養(yǎng)料,流傳至今的古典文學都是經過歷史考驗的文化財富,蘊含著各方面的諸多的道理。因此,大學生應該主動學習經典文學,為健康的成長吸取必要的養(yǎng)料。
記者:如今很多年輕人認為古典文化深奧、抽象甚至枯燥,常常耐不住性子閱讀古典書籍或者觀賞曲藝演出等。那么能不能請結合您的研究方向,幫我們解讀一下呢?
俞教授:古典戲曲中包含著許多古典文化的精髓。在中國古典文化中,戲曲可以說是眾體皆備,不僅蘊含著諸多典故,而且融匯了舞蹈、雜技等各個藝術門類。大學生經常接觸戲曲,有利于陶冶情操、調劑身心。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一個戲劇社,在編排和表演中,既可以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還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興趣,提升文化素養(yǎng),讓大學生活充實起來。
記者:金融危機之下,很多大學生求職“遇冷”,那么能否結合此點,給我們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呢?
莫教授:人在不同時期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找工作不順利時,應該先反思自己,包括工作能力、經驗、心態(tài)等。能力不及的時候,要謙虛接受現實,不斷充電,繼續(xù)努力。但是時代的發(fā)展也有它的局限性,這是客觀的。對于沒法改變的事情,我們要有胸懷去接受。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因此輕易地放棄夢想,要用忍耐、勇氣和堅韌來努力創(chuàng)造一片新天地。
俞教授:無論何時,內因總是我們發(fā)展與否的最大因素。大學生應該珍惜在校學習時間,潛心積淀。在學好專業(yè)課的基礎上,尤其要加強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多閱讀古今中外的經典,近現代的大家之作、中外文學比較等;同時要養(yǎng)成主動學習、善于學習的好習慣,把疑問點記下來、把其他資料上的相關內容做個鏈接;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訓練,為以后的工作積累一些實戰(zhàn)經驗。同時要樹立信心,相信天道酬勤。
記者:初到淮工,請您談談對我們學校的印象或者感受?
莫教授:正如杜甫詩中的一句話 “新松恨不千尺高”!淮工雖然是一所年輕的學校,但是發(fā)展的潛力很大。參加講座的學生認真做筆記,積極發(fā)言。有些問題很有啟發(fā)性,也擴展了我的思路。
俞教授:淮工的學風樸實,治學踏實,已經具備了大學的風范,前景很好。我們的同學不要過多在意是否出身名校,只要有真本事,能在崗位上干實事,這樣的人才到哪兒都是 “名牌”。正如劉禹錫曾說過,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時 悅 湯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