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業(yè)后,我就成了溫醫(yī)校友”泰國漢語教師我校學中國文化
“這次來溫州醫(yī)學院學習,不僅是自己想要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更是要為我的學生而學,我想通過講解我此行的所學、所感、所悟來激發(fā)學生學習中國文化的更大興趣,拓寬他們的思路?!?0月19日上午,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學員中的14名泰國大中小學漢語教師由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資助來我校學習,57歲的泰國蓬瑪學校教師蘇鳳嬌如是說。10天后,在結業(yè)儀式上,她高興地揚著結業(yè)證書,“結業(yè)后,我就成了溫醫(yī)校友了?!蹦菢幼樱稽c也不亞于年輕的大學畢業(yè)生拿到紅本本畢業(yè)證。
培訓期間,學員們不僅要聽課,還被安排了去博物館參觀、去雁蕩山旅游、去楠溪江了解耕讀文化和深入市區(qū)了解民俗文化等。培訓班里“韋氏三姐妹”頗為活躍,當校長的老二韋秀鉗與老大韋秀貞在同一小學教漢語,特別喜愛中國文化,老師上課時講到的內容都會引起她的共鳴,當老師說清朝的故事時,她就會想起《紅樓夢》里的片斷;老師上了中國茶藝欣賞課,她就回賓館去仔細觀察那里的茶葉。與記者聊天時,她還把觀察的結果細細地說了一遍。她說,因為住宿安排在市區(qū),讓她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接觸溫州的民間文化和生活習俗。大姐是“管家”,妹妹們買東西她掏錢,小妹韋秀花看到很多東西都愛不釋手,她就說“控制一下”,但凡小妹看到凝聚中國文化特色的商品(如中國的手工繡品)時她又會鼓勵性地說“買吧,買吧”。
泰國清邁大學中文系主任李泰盛是這個臨時班級的“老資格”,排行“老二”,也是唯一的男生,雖平時話語不多,但常在重要時刻被學員們推選出來發(fā)言。他說,能在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學習漢語,又來溫醫(yī)系統(tǒng)學習,是一種榮幸。學校既安排了漢語教學相關課程,又安排了中國美術、書法、茶藝、詩詞欣賞等中國文化課程,還有中醫(yī)文化、太極養(yǎng)生等特色課程,非常豐富,回國后要將學到的內容融會貫通,運用到以后的教學當中,讓泰國學生更好地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
國際教育學院胡臻院長的中醫(yī)文化課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在課程結束后的結業(yè)調查問卷上寫道:“胡院長不單給我們講了許多中醫(yī)知識,還給我們每個人把脈,開藥方,真是太感動了?!眴柧砩咸釂枴澳阏J為上得最好的或者說你收獲最大的一門課是……?你最喜歡的老師是……?”好幾個學員填上了“都好,都喜歡”,他們說,老師們講解得很詳細,讓他們“把以前不懂的地方弄懂了,以前懂一些的就更加了解了”,“漢語口語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很多學員建議如果有下次機會,希望能安排更長時間來學習,觀摩,實踐。培訓結束后,他們十分不舍地拿著結業(yè)證書合影留念,胡臻院長、學員李泰盛一時成了快門“香餑餑”。
溫州的人很熱情,風景很美麗,但中國文化更吸引人,他們特讓教書法的老師寫了“同氣相求”四個字并裱起來送給學校。晚晏上,他們還唱起了中文歌曲《朋友》、《難忘今宵》等來表達謝意和留念?!鞍嗷ā标愒姌氛f打算明年再來中國深造,攻讀碩士學位。●配評隨著中泰教育合作的進一步開展,在泰國相當多的地方,學習中國文化已成為潮流,“在我們學校,漢語學習是學生的必修課。在泰國,很多人也都在周末去學習漢語。”第一次來中國的80后學員、泰國真光中學漢語教師龔漢蓮說。面對這樣日益增長的需求,僅僅依靠培養(yǎng)本土的國際漢語教師遠遠不夠,要讓漢語真正走出去,就要讓外國教師成為教授漢語的主力軍。我校于2006年與泰國東方大學合作建設孔子學院,成為浙江省第一所與海外高校聯(lián)建孔子學院的學校。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在傳播中國文化、推廣漢語教學的基礎上,突出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特點,在泰國已頗具影響。目前,在當?shù)嘏嘤枬h語教學師資已成為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的一大工作任務,此次,孔子學院學員來溫醫(yī)進行進一步地系統(tǒng)學習既是對當?shù)貛熧Y水平的提升,也是一次為今后泰國漢語教師進一步的培訓搭建新平臺的有益嘗試。學員們說,這次培訓了收獲了很多,回去后要向周圍的同事和朋友宣傳中國和中國文化,要把培訓所學的內容教給自己的同事。國際教育學院胡臻院長介紹,以后每年都會舉辦這樣的培訓班,來不斷增強外籍漢語教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