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必須大力弘揚科學精神
一、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科學精神在促進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顯示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的偉大力量,也為一度陷入苦悶和迷茫的近代中 國送來了打破茫茫黑夜的銳利思想武器。五四運 動高舉兩面旗幟促成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 泛傳播,一面是“民主”,另一面就是“科學”。在此 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 出的:“革命事業(yè)是不容易的,是科學,經濟建設 也是科學?!痹趯Α懊褡宓目茖W的大眾的新民主主 義文化”中“科學”一詞進行闡述時他進一步明確 指出了科學的精神內涵:“它是反對一切封建思 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 張理論和實踐一致的。”在此后的革命歲月中,中 國共產黨秉承以“三個主張”為核心的科學精神, 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 革命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理 論,創(chuàng)造性地開辟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 道路,帶領曾經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 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之苦的中國人民取得了締 造新中國的歷史性成就。
邁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 黨始終堅持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科學精神,在推 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開辟了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 論體系。面對建國后“文化大革命”等造成的危難 局面,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 體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 一核心問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巨大的 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做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 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 策,強調從中國國情出發(fā),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從而開拓了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 發(fā)展的新境界;在國際、國內和黨內情況發(fā)生重 大變化,黨所處的地位和環(huán)境、黨所肩負的歷史 任務以及黨的自身狀況都出現許多新情況的歷 史條件下,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 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 理論偉大旗幟,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礎 上,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 一步創(chuàng)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著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繼續(xù)前進;邁入新的世紀, 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 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 的發(fā)展既面臨著歷史性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 戰(zhàn),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 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出發(fā),明確提出了科學發(fā) 展觀,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發(fā)展、為什么發(fā)展和怎 樣發(fā)展等重大問題。不難看出,一部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發(fā)展史,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一部 中國共產黨弘揚科學精神,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fā), 走自己的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 實際相結合,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前進的發(fā)展史。
二、新世紀新階段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必須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 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 一且被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 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 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焙沃^抓 住“根本”?就是指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也就 是事物的科學性。因此,在這里,馬克思深刻闡明 了在群眾中普及“抓住事物的根本”的科學理論 的重要性。邁入新世紀新階段,“黃金發(fā)展期”和 “矛盾凸顯期”成為我國在這一新的歷史時期并 存的兩個鮮明特征。在新的歷史時期,貫徹落實 科學發(fā)展觀,抓住發(fā)展中的各種機遇,戰(zhàn)勝發(fā)展 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 會的偉大勝利,要求我們必須在全社會大力弘揚 科學精神。
江澤民同志在2000年兩院院士大會上曾經 強調,要在全黨全社會大力弘揚實事求是、探索 求知、崇尚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并提出了 一個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命題“弘揚科學精神更帶 根本性和基礎性”??茖W發(fā)展觀全面揭示了發(fā)展 應有的科學性,這一閃爍著科學精神光輝的思想 和理論要發(fā)揮巨大的威力,同樣必須“掌握群 眾”,做好“基礎性工作”,正如胡錦濤同志所指出 的:“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普及科學發(fā)展觀,使科 學發(fā)展觀深入人心,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 基礎性工作。只有全體人民和社會方方面面都了 解科學發(fā)展觀、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科學發(fā)展觀才 能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才能真正貫徹到經濟 社會發(fā)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環(huán)節(jié)?!边@ 一思想無疑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長遠指導 意義。
在全社會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大力弘揚 科學精神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全民科學素質的提 升。經過不斷的努力,目前我國全民科學素質在 逐年提高,然而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普遍較低依 然是一個嚴峻的現實?!?007年中國公民科學素 質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我國公民具備基本 科學素質的比例只占2.25%,2%的領導干部心 存迷信,就是排名第一的學生的比例也只有 13%多,和一些發(fā)達國家如美國目前普通公眾 高達20%的科學素質比例相比較,我國公民的 科學素質差距甚大。更為嚴重的是,在我國有些 地區(qū),愚昧迷信泛濫,修墳建廟,看“風水”等反 科學現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當前,公民科學素 質的缺失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 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影響著科學精神在全社會 的進一步弘揚和科學發(fā)展觀在全社會的進一步 貫徹落實,從這一角度講,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 到科學發(fā)展的路依然任重而道遠。